[发明专利]同轴型脉冲管制冷机冷端及基于该冷端的制冷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13496.5 | 申请日: | 201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378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刘思学;周强;孙利霞;肖朋;李一凡;范宇峰;赵欣;满广龙;苗建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
主分类号: | F25B9/14 | 分类号: | F25B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李爱英;郭德忠 |
地址: | 10009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轴 脉冲 制冷机 基于 | ||
1.一种同轴型脉冲管制冷机冷端,包括冷端换热器(5-1)、固接在冷端换热器(5-1)一端的冷头(5-2)以及位于冷端换热器(5-1)中心孔内的冷端导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端导流器为两个,两个冷端导流器同轴对接后同轴安装在冷端换热器(5-1)中心孔中,且与所述冷端换热器(5-1)中心孔间隙配合;其中靠近冷头(5-2)一端的冷端导流器半径小于靠近脉冲管(2)一端的冷端导流器半径;记靠近冷头一端的冷端导流器为第一冷端导流器(3),另一个冷端导流器为第二冷端导流器(6);
两个所述冷端导流器将冷端气流分散成三股:
气流从外部通过冷端进入与冷端相连的脉冲管时:进入冷端换热器(5-1)的气流分为三股,第一股气流经第二冷端导流器圆周面(6-1)进入第二冷端导流器(6)内部;第二股气流经过第二冷端导流器下端面(6-3)进入第二冷端导流器(6)内部;第三股气流经过第一导流器圆周面(3-1)进入第一冷端导流器(3)缓冲后再进入第二冷端导流器(6)内部;三股气流最终都通过第二冷端导流器上端面(6-2)进入脉冲管内部;
气流从与冷端相连的脉冲管经过所述冷端流出时:从脉冲管(2)内部进入第二冷端导流器上端面(6-2)的气流分为三股,第一股气流经第二冷端导流器侧面(6-1)进入冷端换热器(5-1);第二股气流经第二冷端导流器下端面(6-3)进入冷端换热器(5-1);第三股气流经第二冷端导流器下端面(6-3)进入第一冷端导流器(3)进行缓冲后再经第一冷端导流器侧面(3-1)进入冷端换热器(5-1)内部;三股气流在冷端换热器(5-1)内部汇合参与换热后由冷端换热器上端面(5-1a)流出;所述冷端换热器(5-1)与冷头(5-2)为一体式结构,气体工质在冷端换热器(5-1)中获取的冷量直接通过冷头(5-2)传递给载荷;第一冷端导流器(3)和第二冷端导流器(6)为多孔介质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轴型脉冲管制冷机冷端,其特征在于,冷端换热器(5-1)为狭缝式翅片结构,狭缝式翅片沿冷端换热器中心孔周向均匀布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轴型脉冲管制冷机冷端,其特征在于,第二冷端导流器(6)与第一冷端导流器(3)的高度比为0.8-1.5,直径比为1.1-1.6。
4.一种同轴型脉冲管制冷机,包括外壳(1)、脉冲管(2)、蓄冷器(7)以及冷端(5),脉冲管(2)、蓄冷器(7)以及冷端(5)安装在外壳内,其中,脉冲管(2)轴向贯穿蓄冷器(7)中心后与冷端(5)同轴连接,蓄冷器(7)与冷端(5)同轴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端(5)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型脉冲管制冷机冷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未经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1349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缩式制冷机
- 下一篇:车用制动能量回收及主动辅助制动自动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