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制钢筋笼结构、浇筑结构体及结构体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13485.7 | 申请日: | 2017-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620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发明(设计)人: | 张宏;张军军;丛勐;伍雁华;印江;王海宁;罗佳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C5/06 | 分类号: | E04C5/06;E04B1/1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9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制 钢筋 结构 浇筑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制钢筋笼结构、浇筑结构体及结构体施工方法,其中预制钢筋笼结构包括柱笼体、梁笼体以及板体,所述柱笼体包括竖筋以及与竖筋固连的柱箍筋,所述梁笼体包括横筋以及与横筋固连的梁箍筋,所述板体由至少两块预制板拼合而成,每块预制板包括预制板体以及与预制板体一体成型的板笼体;所述板体连接在所述梁笼体上,所述梁笼体连接在所述柱笼体上。本发明钢筋笼结构采用钢筋笼体和预制板体组成。柱笼体和梁笼体部分工厂化成型,工厂化采用工业手段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成本低,质量可控。采用成型件或部分成型件极大的提高了现场作业的难度,简化了现场施工工艺,缩短了工期,降低了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浇筑混凝土建筑结构及内部钢筋笼结构。
背景技术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工程和建筑结构形式。我国也是世界上使用混凝土最多的国家之一。
钢筋混凝土是一种组合材料,通常是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钢筋网、钢板或纤维等与之共同工作,以此改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混凝土强度的形成,需要经历流体向固体转化的过程。为了混凝土构件的成型,通常需要模板来进行塑形,而模板则需要架子来定位支撑。
所以,混凝土结构建筑的建造主要包含四大工程:1、钢筋工程;2、模板工程;3、架子工程;4、混凝土浇筑工程。这四个工程相互影响,通常,某个工程得到优化则会相应的带来其他工程的劣化或弱化,混凝土结构建筑新型工业化的核心是使得这四项工程整体得到优化,而非某个单项工程的优化。
在混凝土建筑的传统施工中,混凝土主要是现浇成型。该工法一般是现场绑扎钢筋笼,在工地铺设满堂脚手架,用木模、钢模等支模,最后浇筑混凝土,该工法钢筋工程手工作业多、机械化程度低,架子周转工程繁复,模板周转工程量大且模板重复使用率低,但是其充分发挥了商品混凝土现浇的特性,结构整体成型,稳定性好,安全性高。
近年来在国内方兴未艾的预制混凝土装配式建筑,其最重要的特征,在于主要的混凝土构件在工厂养护成型,而非工地现场浇筑。该工法一般是在预制构件厂内浇筑预制柱、预制剪力墙、预制梁和预制板等构件,再运输至工地堆场,然后在工地铺设相对优化过的满堂脚手架,利用垂直运输工具吊装预制构件,再对节点处进行钢筋连接和支模,辅以少量现场钢筋绑扎,最后通过对节点的灌浆现浇将预制构件连接为整体。相较于传统的混凝土现浇工法,预制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施工对架子工程进行了一定的简化,将绝大多数钢筋工程和模板工程转移到预制构件厂内进行,但大部分情况下并未得到优化,仅仅是转移了工作地点。然而,这种工法却带来了混凝土浇筑工程的倒退:首先混凝土整体现浇无论从结构性能上还是施工管理上都优于仅仅节点现浇,更重要的是将大量的浇筑工程转移到预制构件厂内导致了混凝土材料和混凝土构件的多次周转,将各种原材料运输至构件厂利用小型搅拌站浇筑构件,原先成熟的商品混凝土系统优势反而被弱化;构件养护成型后再运至工厂堆场和工地堆场,再利用垂直转运设备方能吊装至相应位置,大大地增加了混凝土及其构件的周转量,不仅增加了运输费用,同时,构件破损又会影响下一个工序的正常进行,使得施工变得复杂。
本发明正是基于以上背景,试图探索混凝土建筑工业化的方向性问题。我们认为,将现浇和预制装配进行结合,通过合理的建筑构件分类方式,将适合预制装配的构件在工厂进行预制,适合现场浇筑的构件在现场浇注成型,是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方向。混凝土建筑结构中,可以分为竖向结构构件和横向结构构件,竖向结构构件主要包括柱、剪力墙等,横向结构构件主要包括梁、楼板等。竖向结构构件通常形状较规整,大量性的工程应基于现浇。横向结构构件,通常属于高空作业,模板工程和架子工程的配合都很重要,难度也大。将横向结构构件做成预制叠合式大构件,可以简化模板并优化支撑;再通过面层现浇整体成型,可以形成装配工序的简化,并与目前国家混凝土现浇规范衔接,保证结构体的安全性,同时整体优化了上述四个工程。
综上所述,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应建立在合理的混凝土现浇与预制的结合之上。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134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