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蓝光激发的Mn4+掺杂氟铋酸盐红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12636.7 | 申请日: | 201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791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勤远;周亚运;宋恩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1/74 | 分类号: | C09K11/7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发 mn4 掺杂 氟铋酸盐 红光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ED用荧光粉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蓝光激发的Mn4+掺杂氟铋酸盐红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与传统的照明光源白炽灯和荧光灯相比,白光LED具有节能环保、响应快、无频闪、使用寿命长等突出优点,被誉为新一代固态照明光源。当前主流商用白光LED由蓝光芯片与黄色荧光粉Y3Al5O12:Ce3+(YAG:Ce3+)组合封装而成,此类白光LED发射光谱中缺少红光成分,导致光源色温较高(CCT>4000K)、显色指数较低(CRI,Ra<80),难以满足室内照明以及宽色域液晶显示(LCD)背光源的要求。
为提高白光LED的显色性能,需要向器件中添加适量的红光发光材料。Mn4+掺杂氟化物红光材料可被300~400nm近紫外光和400~500nm蓝光有效激发,在575~675nm范围产生窄带红光发射。最强吸收峰与蓝光LED芯片发射峰(430~470nm)相匹配,是理想的白光LED用红光材料。Mn4+掺杂氟化物红色荧光粉已有报道,主要包括A2MF6:Mn4+、BMF6:Mn4+、A3NF6:Mn4+、ALnF4:Mn4+(A:Li、Na、K、Rb、Cs、NH4;B:Be、Mg、Ca、Sr、Ba、Zn;M:Si、Ge、Sn、Ti、Zr、Hf;N:Al、Ga、In;Ln:正三价稀土离子)系列类型,大部分都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可以应用于白光LED(氟化物荧光粉体材料及其半导体发光器件,CN 102827601A;氟化物荧光粉体材料的制备方法,CN 103980896A)。
然而Mn4+离子掺杂在不同基质时,所处晶体场环境会发生改变,其光学性质、发光效率以及化学稳定性等都会因基质材料的不同而发生改变。目前,具有高发光效率以及优异化学稳定性的红光材料依然匮乏,因此开发新型Mn4+掺杂的氟化物红光材料十分迫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白光LED用氟铋酸盐红光材料,具体为一种蓝光激发的Mn4+掺杂氟铋酸盐红光材料。该Mn4+掺杂氟铋酸盐红光材料具有良好的发光效率,能被蓝光激发产生红光,可用于改善白光LED的光色性能。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所述的一种蓝光激发的Mn4+掺杂氟铋酸盐红光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共沉淀法或离子交换法,制备工艺均简单易行、条件温和、氢氟酸用量少,有利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蓝光激发的Mn4+掺杂氟铋酸盐红光材料,为粉体材料,粒径为0.01~50μm,化学式为AxBiyFz:Mn4+,其中,A为Li、Na、K、Rb、Cs、NH4、Be、Mg、Ca、Sr、Ba和Zn中的一种以上,x、y、z分别为A、Bi、F元素之间相对所占的摩尔比系数,0<x≤0.5,0.5<y≤1,2<z≤3。
进一步地,所述Mn4+掺杂氟铋酸盐红光材料能被300~400nm的紫外光或400~500nm的蓝光有效激发,产生位于575~675nm波长范围的红光发射,其中,最强发射峰位于620~640nm波段。
制备所述的一种蓝光激发的Mn4+掺杂氟铋酸盐红光材料的方法,包括共沉淀法或离子交换法。
进一步地,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按Mn4+掺杂氟铋酸盐红光材料的化学式,将含Bi元素的化合物加入到溶剂中,加入A2MnF6进行反应,再加入含A元素的化合物进行沉淀,并继续搅拌30~240分钟,过滤,获得的沉淀经过洗涤、干燥,得到所述Mn4+掺杂氟铋酸盐红光材料。
进一步地,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126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