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房车卡座及房车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11183.6 | 申请日: | 201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850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6 |
发明(设计)人: | 顾凯;徐晶;张良;梅晓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旌航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3/36 | 分类号: | B60P3/36;B60P3/39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港澄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304 | 代理人: | 包华娟 |
地址: | 215634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房车 卡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部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房车卡座及房车
背景技术
房车扮演的是房和车的两重身份,由于受到车本身内部容量的限制,导致“房”所需的会客区、休息区和餐饮区无法一一独立设计,研究可以多重变换空间使用方式的房车内饰,对于有效利用有限空间实现多重功能非常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房车卡座及房车,以实现提高房车内部空间的利用率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房车卡座,包括:
对称设置于房车内墙壁旁的一对卡座沙发、位于一对所述卡座沙发之间的可相对于房车内墙壁垂直翻转的桌板,以及设于所述桌板正上方的吊柜;其中
所述房车内墙壁沿房车高度方向设有一安装支架,所述桌板的一侧端与安装支架的顶端活动连接,以及所述桌板与安装支架之间装配有一支撑件,该支撑件适于支撑所述桌板相对于安装支架垂直撑起;以及
所述卡座沙发包括基座和沙发垫,所述沙发垫包括固定连接于基座上的坐体和通过一转轴连接于坐体一侧端的靠背;所述靠背上端设有头靠,头靠通过头靠转轴与靠背连接。
进一步的,一对所述卡座沙发与房车内墙壁之间设置有空隙,该空隙的宽度大于所述桌板收起后相对于房车内墙壁的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桌板的底部设有第一滑件,该第一滑件与安装支架的顶端活动连接;所述安装支架的下端设有第二滑件,第二滑件的上端设有卡位孔;
所述支撑杆装配于所述第一滑件与第二滑件之间;
所述支撑件与第二滑件的连接端设有与所述卡位孔匹配的弹性卡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滑件的下端端口和第一滑件的端口上均设有限位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件和第二滑件均设有与支撑件匹配的滑槽。
进一步的,所述卡座沙发的基座与所述靠背共面的端面设有可相对于基座垂直翻转的折板;所述折板的长度与靠背的长度相等,即所述折板适于从底部支撑靠背。
进一步的,所述坐体的厚度于靠背的厚度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桌板的长度大于所述沙发垫的坐体长度。
进一步的,一对所述卡座沙发滑动连接在板上的滑行导轨上。
又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房车,包括:所述的房车卡座;所述房车的内墙壁的墙板采用复合夹芯板,该复合夹芯板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玻璃钢板层、聚苯乙烯挤塑板层和单饰面五厘板层;以及
所述复合夹芯板的内部支撑框架采用若干胶合板和高强度聚氨酯PU板。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计的可相对于房车内墙壁垂直翻转的桌板,当需要使用桌板会客喝茶或用餐时,可撑起桌板使用。当不需要使用桌板时,可以收起桌板,并将卡座沙发的沙发垫相对于基座平铺作为床铺使用,即在同一个区域既可以会客用餐又可以变换成睡觉的床铺,有效地在有限空间实现多重功能。
进一步的,通过设计的复合夹芯板制成的房车墙板,能有效提高房车的保温性能,避免当卡座沙发变换为床体使用时,特别是冬天靠房车墙壁处睡觉感觉寒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房车卡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房车卡座的卡座沙发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房车卡座的桌板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房车的墙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卡座沙发100、基座101、坐体102、转轴105、靠背107、头靠转轴108、折板110、头靠112、桌板200、安装支架202、支撑件203、第一滑件205、第二滑件208、卡位孔210、吊柜300、复合夹芯板400、玻璃钢板层402、聚苯乙烯挤塑板层403、单饰面五厘板层405、胶合板406、高强度聚氨酯PU板408。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旌航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旌航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111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