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梯棱羊肚菌秋种冬收栽培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908747.0 申请日: 2017-09-29
公开(公告)号: CN107409764B 公开(公告)日: 2019-07-19
发明(设计)人: 赵琪;杨祝良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G18/00 分类号: A01G18/00;A01G18/20
代理公司: 昆明协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108 代理人: 旃习涵
地址: 650201 *** 国省代码: 云南;5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羊肚菌 梯棱 栽培 播种 滴管 保湿材料 菌丝培养 营养基质 原基分化 周期缩短 保温棚 第一层 栽培种 遮阳棚 采收 菇率 管护 幼菇 幼蕾 原基 整地 诱导 补充 覆盖 制作 管理
【说明书】:

一种梯棱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秋种冬收栽培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播种时间、栽培种制作、搭第一层遮阳棚、整地、播种、布置滴管、补充营养基质、覆盖保湿材料、菌丝培养、原基诱导及管理、搭第二层保温棚和幼菇管护等步骤。该技术进一步规范了梯棱羊肚菌栽培方法标准、实现了第一茬菇原基分化量达600~1000个/平方米,幼蕾成菇率10~13%;并将其第一茬菇的采收周期缩短至60~100天。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用菌田间管理方法,包括栽培模式及田间管理。

背景技术

梯棱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 M.Kuo et al.),商品名为羊肚菌或尖顶羊肚菌。隶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盘菌纲(Discomycetes)、盘菌目(Pezizales)、羊肚菌科(Morchellaceae),羊肚菌属(Morchella)。为我国目前羊肚菌属真菌中最主要的可栽培物种之一,野生种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四川、重庆及美国等地。

上世纪末至今,我国西南诸省对羊肚菌进行大面积的人工种植和产业化开发(申请号CN200610010962.0;申请号CN200810058482.0;申请号CN200910060399.1;申请号CN201010148565.6;申请号CN201010287662.3;申请号CN201310113092.X;申请号CN201310129134.9;申请号CN201310152370.2;申请号CN201210339140.2;申请号CN201310115468.0;申请号CN201310597665.0;申请号CN201310549990.X;申请号CN201310088180.9;申请号201510532171.3;申请号201610657674.8;申请号201610753358.0;申请号201610508072.6;申请号201611076375.1;申请号201611068481.5;申请号201610420085.8;申请号201610873957.6;申请号201610934171.0;申请号201610615618.8;申请号201610346275.X;申请号201610852559.6;申请号201610344030.3;申请号201611011067.0;申请号201610707713.0;申请号201710102760.7;申请号201710259118.X;申请号201710451268.0;申请号201710425869.4;申请号201710079586.9;申请号201710079586.9)。目前,我国梯棱羊肚菌的主要栽培方法为“冬种春收”,即每年冬天播种,次年春天采收。梯棱羊肚菌采用“秋种冬收”的栽培方法尚未见相关报道。

为此,本发明人根据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多年来对羊肚菌属的资源调查、驯化栽培研究、全球羊肚菌物种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分析(赵琪等,2009,Du et al.2012a,b,2014,2016a,b),提出本发明。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梯棱羊肚菌秋种冬收栽培方法,突破了梯棱羊肚菌单季栽培模式,进一步规范了梯棱羊肚菌栽培方法标准、减少了梯棱羊肚菌种植对自然环境条件的依赖程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梯棱羊肚菌秋种冬收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确定播种时间、栽培种制作、搭第一层遮阳棚、整地、播种、布置滴管、补充营养基质、覆盖保湿材料、菌丝培养、原基诱导及管理、搭第二层保温棚和幼菇管护等步骤。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述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梯棱羊肚菌秋种冬收栽培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播种时间、栽培种制作、搭第一层遮阳棚、整地、播种、布置滴管、补充营养基质、覆盖保湿材料、菌丝培养、原基诱导及管理、搭第二层保温棚和幼菇管护步骤。

所述的确定播种时间步骤是在南方地区海拔500~2600m的土壤,9~10月播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087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