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爬电距离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及其装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08697.6 | 申请日: | 201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716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唐锋;吴灵勇;刘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宏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64 | 分类号: | H01H50/64;H01H11/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连耀忠 |
地址: | 316000 浙江省舟山市经***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爬电 距离 高压 直流 继电器 及其 装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爬电距离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及其装配方法,该继电器包括静触点、动触片、推动杆、动铁芯和线圈;动触片的两端设有动触点并分别与两个静触点相对应;推动杆的顶部与所述动触片活动相连接;推动杆的底部与所述动铁芯相固定并配合在线圈的通孔中;在推动杆与动铁芯之间还具有与所述推动杆注塑成一体的塑料体,以利用该塑料体增加触点与线圈之间经过推动杆、动铁芯这一路的爬电路径的爬电距离。本发明一方面,可以增加线圈与触点间的爬电距离,另一方面,大大提高了装配效率,便于实现自动化装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爬电距离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及其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高压直流继电器是继电器中的一种,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对高压直流继电器出台新的标准,该标准也对线圈与触点间的爬电距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由于原有的标准中并未涉及线圈与触点间的爬电距离的要求,因此,需要对继电器的结构加以改进,才能满足线圈与触点间的爬电距离的要求。在常规的设计中,通常采用增加距离的方式来增加线圈与触点间的爬电距离,但是,这样会增大产品的体积尺寸,如何在不改变产品的体积的前提下来增加爬电距离,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迫切希望解决的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的高压直流继电器通常包括静触点、动触片、推动杆、动铁芯、线圈等部件,静触点为两个,动触片的两端设有动触点并分别与两个静触点相对应,推动杆的一端连接动触片,推动杆的另一端连接动铁芯,并且推动杆的另一端及其动铁芯是配合在线圈的通孔中,当线圈通电时,动铁芯在线圈的通孔中移动,并带动推动杆移动,推动杆带动动触片移动,使动静触点相接触,当线圈断电时,推动杆在反力弹簧的作用下回复原位。这种结构的高压直流继电器,推动杆与动铁芯之间是通过卡簧相固定,由于推动杆和动铁芯均为金属材料,因此,触点与线圈之间经过推动杆、动铁芯这一路的爬电路径的爬电距离不足,此外,装配时,在动铁芯的上下均有部件要装配,装配效率低,难以实现自动化装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高爬电距离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及其装配方法,通过结构改进,一方面,可以增加线圈与触点间的爬电距离,另一方面,大大提高了装配效率,便于实现自动化装配。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爬电距离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包括静触点、动触片、推动杆、动铁芯和线圈;动触片的两端设有动触点并分别与两个静触点相对应;推动杆的顶部与所述动触片活动相连接;推动杆的底部与所述动铁芯相固定并配合在线圈的通孔中;在推动杆与动铁芯之间还具有与所述推动杆注塑成一体的塑料体,以利用该塑料体增加触点与线圈之间经过推动杆、动铁芯这一路的爬电路径的爬电距离。
所述塑料体还将动铁芯通过一体成型方式连接在一起使推动杆和动铁芯形成一个整体式的动簧推动件。
所述动铁芯具有通孔,所述推动杆的底部配合在动铁芯的通孔中,所述塑料体包括填充在推动杆底部与动铁芯通孔之间间隙中的第一塑料体。
所述塑料体还包括处于第一塑料体上下的第二塑料体、第三塑料体,且第二塑料体和第三塑料体的周边尺寸超过动铁芯通孔范围,以实现在动铁芯通孔的上下对动铁芯进行卡置。
所述第三塑料体完全包覆于推动杆的底端。
所述推动杆的底端在主视方向的投影呈T形形状。
所述推动杆的中部设有朝下的第一台阶,使得推动杆的下段的径向尺寸小于上段的径向尺寸,所述塑料体还包括由第二塑料体向上延伸的第四塑料体,所述第四塑料体向上延伸至推动杆的第一台阶处,且第四塑料体的径向尺寸与推动杆的上段的径向尺寸大致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宏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宏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086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