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Bt蛋白防治农作物半翅目害虫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08514.0 | 申请日: | 201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288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许超;沈志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瑞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5/84 | 分类号: | C12N15/84;C07K14/325;A01H5/00;A01H6/46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黄美娟;李世玉 |
地址: | 31112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bt 蛋白 防治 农作物 半翅目 害虫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Bt蛋白防治农作物半翅目害虫的方法,所述方法是在农作物中表达Bt抗虫蛋白Cry30Aa1、Cry30Db1和Cry30Ea2。经本实验室研究验证,发现了所述的Cry30Aa1、Cry30Db1和Cry30Ea2蛋白具有抗半翅目昆虫,特别是飞虱科的活性。将所述Bt抗虫蛋白的编码基因转入农作物,能够使转基因植物(如水稻等)获得抗半翅目、特别是飞虱科昆虫的能力,减少农业生产中的产量损失、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Bt蛋白用于防治农作物半翅目害虫的方法,特别涉及在水稻中表达抗虫蛋白、使水稻获得抗飞虱科昆虫能力,防治水稻飞虱科害虫的方法。
(二)背景技术
害虫给全球农业生产带来每年约80亿美元的损失,害虫的防治目前主要依靠使用化学农药,但是农药的残留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带来不良影响。利用生物技术方法培育含有抗虫基因的转基因抗虫农作物,可以大幅度降低化学杀虫剂的使用,有效保护农作物免受害虫为害,目前全球范围内,商业化的转基因抗虫玉米、大豆、棉花等已经大面积推广种植。
在田间,半翅目害虫的种类非常多,如蝽类、螨类、蚜虫、飞虱等。半翅目害虫靠刺吸植物组织汁液来获取营养,危害多种农作物、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比如烟粉虱危害番茄、辣椒、烟草、棉花等农作物,是一种世界性害虫;褐飞虱是水稻上最主要的害虫之一,并且具有长距离迁飞的特性;蚜虫是一种危害非常广泛的害虫。半翅目害虫很难防治,其繁殖力强、虫体小,有些害虫具有迁飞能力;其刺吸式的取食方式使得传统农药对其收效甚微。利用植物转基因技术,将抗虫基因转入农作物中,在农作物中表达抗虫蛋白,是对抗半翅目害虫的可行方法。
转基因作物抗虫的关键技术是获得性能优良的杀虫蛋白质。杀虫蛋白质有多种,比较常见的是Bt杀虫晶体蛋白,如Cry1Ab、Cry1C等,它们已被大量运用于商业化的转基因抗虫作物。Bt杀虫晶体蛋白的种类多达300余种,其中只有一部分蛋白具有杀虫活性。Cry30蛋白是Bt杀虫晶体蛋白中的一类,目前已经发现并命名的有Cry30Aa1、Cry30Ba1等13等种蛋白,其中除了Cry30Fa1外均未见有抗半翅目昆虫活性的报道。经本实验室研究鉴定,Cry30蛋白中Cry30Aa1、Cry30Db1和Cry30Ea2具有较高的抗半翅目昆虫(如蚜总科、粉虱科、飞虱科)的活性,将其编码基因cry30Aa1、cry30Db1和cry30Ea2转入植物后获得的转基因植株具有相应的抗虫活性,能够减少田间半翅目害虫对农作物产量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Bt蛋白防治农作物半翅目害虫的方法,特别是防治蚜总科、粉虱科、飞虱科害虫的方法,该方法将cry30Aa1、cry30Db1和cry30Ea2基因分别独立地导入水稻等农作物中,各自表达Cry30Aa1、Cry30Db1和Cry30Ea2蛋白,使农作物获得抗半翅目害虫的能力。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Bt蛋白防治农作物半翅目害虫的方法,所述方法是在农作物中表达Bt抗虫蛋白,所述Bt抗虫蛋白为Bt抗虫蛋白Cry30Aa1(Genbank:CAC80986)、Bt抗虫蛋白Cry30Db1(Genbank:BAE80088)或Bt抗虫蛋白Cry30Ea2(Genbank:ACR15116)中的一种。编码的cry30基因分别是cry30Aa1、cry30Db1和cry30Ea2。根据不同植物的密码子偏好性,编码Cry30Aa1、Cry30Db1和Cry30Ea2蛋白的核苷酸序列会有不同;任何能够编码所述Cry30Aa1、Cry30Db1和Cry30Ea2蛋白质的编码基因都应视为本发明的内容。
进一步,所述Bt抗虫蛋白Cry30Aa1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1所示,Bt抗虫蛋白Cry30Db1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2所示,Bt抗虫蛋白Cry30Ea2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NO.3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瑞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瑞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085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表达重组人NLK基因的质粒及构建方法
- 下一篇:路面距离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