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矿山酸性水的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07683.2 | 申请日: | 201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742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孙永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永君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0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000 江苏省扬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酸性水 矿山 沉淀池 中和调节池 反应池 送入 铁渣 混合物 铜渣 矿山酸性废水 酸性水处理 纤维过滤器 重金属离子 排放标准 酸性物质 直接排放 硫化钠 石灰粉 去除 水资源 节约 污染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矿山酸性水处理领域内的一种矿山酸性水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矿山酸性水送入中和调节池中反应,所述中和调节池加入石灰粉;(2)、所述中和调节池中的混合物送入铁渣沉淀池Ⅰ中;(3)、所述铁渣沉淀池中的液体送入反应池Ⅰ中,所述反应池Ⅰ加入硫化钠;(4)、所述反应池Ⅰ中的混合物送入铜渣沉淀池中;通过将矿山酸性废水通过中和调节池、铁渣沉淀池Ⅰ、反应池Ⅰ、铜渣沉淀池、纤维过滤器处理后,去除矿山酸性水中的酸性物质和重金属离子,使得矿山酸性水达到排放标准,用于生产用于或直接排放,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能节约水资源,本发明可以用于矿山酸性水的处理之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水处理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矿山酸性水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矿山酸性废水就是含较低浓度的硫酸、硝酸、盐酸、磷酸、有机酸等酸性物质的废水。酸性废水排放尤其是矿山业酸性废水的排放是环境污染的严重问题之一,具有污染面广、污染持续时间长、危害程度严重等特点。如何有效处理酸性废水,是水污染面临的重要问题。随着我国矿山建设的迅速发展,矿山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越来越严重,而其中矿山废水是矿山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据统计,我国矿山每年因采矿、选矿而排放的废水量达12~15亿t,占有色金属工业废水总量的30%左右,其中有很大部分是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的,不仅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是一种巨大的水资源浪费。因此,寻求经济实用的矿山废水治理方法,对保护矿山环境和节约水资源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矿山酸性水的处理方法,通过将矿山酸性废水通过中和调节池、铁渣沉淀池Ⅰ、反应池Ⅰ、铜渣沉淀池、纤维过滤器处理后,去除矿山酸性水中的酸性物质和重金属离子,使得矿山酸性水达到排放标准,用于生产用于或直接排放,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能节约水资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矿山酸性水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矿山酸性水送入中和调节池中反应,所述中和调节池加入石灰粉;(2)、所述中和调节池中的混合物送入铁渣沉淀池Ⅰ中;(3)、所述铁渣沉淀池中的液体送入反应池Ⅰ中,所述反应池Ⅰ加入硫化钠;(4)、所述反应池Ⅰ中的混合物送入铜渣沉淀池中;(5)、所述铜渣沉淀池中的液体送入纤维过滤器中处理后送入清水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矿山酸性废水通过中和调节池、铁渣沉淀池Ⅰ、反应池Ⅰ、铜渣沉淀池、纤维过滤器处理后,去除矿山酸性水中的酸性物质和重金属离子,使得矿山酸性水达到排放标准,用于生产用于或直接排放,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能节约水资源,本发明可以用于矿山酸性水的处理之中。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铜渣沉淀池中的液体送入粗过滤器中过滤后送入纤维过滤器,这样可以先进行粗过滤,避免较大的颗粒损伤纤维过滤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铜渣沉淀池中的液体送入反应池Ⅱ中,所述反应池Ⅱ加入石灰乳,所述反应池Ⅱ中的混合物送入铁渣沉淀池Ⅱ,所述铁渣沉淀池Ⅱ中的Fe(OH)2回收,所述铁渣沉淀池Ⅱ中的液体送入粗过滤器中,这样可以将酸性废水进一步处理,使水中的铁离子进一步被分离出来,提升净化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纤维过滤器与膜处理装置连接,所述膜处理装置与清水池连接,这样可以进一步对水进行净化过滤处理,提升水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将所述铁渣沉淀池Ⅰ中的Fe(OH)3回收,这样可以将铁渣沉淀池Ⅰ中的沉淀物回收利用,避免浪费资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将所述铜渣沉淀池中的CuS回收,这样可以将将铜渣沉淀池中的沉淀物回收利用,避免浪费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永君,未经孙永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076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