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膜电阻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06615.4 | 申请日: | 201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854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廖嘉郁;赵裕荧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嘉郁;立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522 | 分类号: | H01L23/5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39 | 代理人: | 孙刚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膜电阻 蚀刻 氧化铟锡层 导电层 电阻 表面均匀性 导电层表面 可调控 低阶 高阶 沉积 裸露 调控 应用 | ||
一种薄膜电阻结构,包含一导电层及于该导电层的一表面上沉积一氧化铟锡层,该导电层表面蚀刻至少一裸露至该氧化铟锡层的第一蚀刻间距,该第一蚀刻间距与该氧化铟锡层所形成的角度为90°~120°,该薄膜电阻可调控的电阻值介于5Ω/□~375Ω/□之间;藉由上述结构,能达到薄膜电阻结构的表面均匀性高、稳定性高、结晶致密度及电阻调控度都有更加优异的控制,有助于低阶产品的提升和高阶产品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膜电阻结构,尤指一种能降低蚀刻药水影响非蚀刻层造成角度变大的情形,并提升均匀性及高频性的薄膜电阻结构。
背景技术
从图5可知,一惯用薄膜电阻30系使用一镍磷合金层32设置于一铜箔层34上而成,再使用蚀刻该铜箔层34透过电子穿过该镍磷合金层32达到电阻功能。然而,由于该惯用薄膜电阻30表面颗粒大小不一及架构散乱堆迭,造成表面均匀性差,使电子迁移路径长并导致电阻差。此外,由于惯用薄膜电阻30表面的成膜结晶大小不一且结构松散,故制程上的控制较不稳定,产品品质无法提升,限缩了使用范围。
再者,习用薄膜电阻的蚀刻均系使用同一种药水进行,换言之,上述药水要能够同时蚀刻各层结构,然而当药水进行蚀刻上层结构时可能会会不小心蚀刻到下层结构,进而导致蚀刻孔径大小的改变。
是以,针对上述所存在的问题点,如何开发一种更具理想实用性的创新结构,实为消费者所殷切企盼,亦系相关业者须努力研发突破的目标及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的薄膜电阻结构,系在导电层表面上沉积具有均质性佳、结构致密、环境耐受能力好的特性的氧化铟锡层,及控制导电层和氧化铟锡层的蚀刻角度,以提高薄膜电阻表面均匀性、稳定性、结晶致密度及电阻调控度都有更加优异的控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薄膜电阻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薄膜电阻,包含一导电层及于该导电层的其中一表面上沉积一氧化铟锡层,该导电层表面蚀刻至少一裸露至该氧化铟锡层的第一蚀刻间距,该第一蚀刻间距与该氧化铟锡层所形成的角度为90°~120°,该薄膜电阻可调控的电阻值系介于5Ω/□~375Ω/□之间。
上述中,Ω/□的□指的是长宽相同的一个正方形,亦可表示为Ω/sq或Ω/单位面积。
其中,该导电层所使用的蚀刻药水为氯化铁、氯化铜、氨水或上述的任意组合;该氧化铟锡层所使用的蚀刻药水为盐酸、硝酸、草酸或上述的任意组合。
其中,该导电层为铜、铝、锡、锡合金、镍合金或上述的任意组合。
其中,该氧化铟锡层朝向异于该导电层的方向蚀刻至少一第二蚀刻间距,该第二蚀刻间距所形成的角度为90°~100°。
其中,该第一蚀刻与该氧化铟锡层所形成的角度为100°~115°。
其中,该第二蚀刻所形成的角度为90°~95°。
其中,该氧化铟锡层表面均匀度的平均值为1%~5%。
其中,该氧化铟锡层厚度介于0.05~1.5μm之间,该导电层厚度介于1~70μm之间。
其中,该导电层厚度介于1~36μm之间。
其中,所述该导电层的其中一表面上沉积该氧化铟锡层以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或涂布方式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嘉郁;立佳有限公司,未经廖嘉郁;立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066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