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交错布置加劲肋T形钢板组合剪力墙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05978.6 | 申请日: | 201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620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刘杰;郭淑玲;郭彦龙;刘佳屏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义和钢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58 | 分类号: | E04B2/5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2662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错 布置 加劲 钢板 组合 剪力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剪力墙结构设计领域,涉及一种交错布置加劲肋T形钢板组合剪力墙。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越来越密集,而土地资源却越来越紧缺,为了解决人多地少的问题,一座座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对于多层建筑,水平荷载对其受力性能影响较小,竖向荷载起控制作用;而对于高层和超高层建筑,水平荷载则起主要控制作用,因此,建筑结构需具有足够的抗侧刚度以抵抗水平荷载。
在高层建筑结构中,剪力墙是最常用的抗侧力构件。传统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支模、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养护、拆模等多道施工工序,施工周期长,且建筑成本高。钢板剪力墙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抗侧力构件,其尺寸小、自重轻,能增加房屋的使用面积、降低基础造价,但由于内嵌钢板较薄,平面外刚度小,在较小的水平荷载作用下就会产生平面外鼓曲,影响建筑美观,此外,伴随鼓曲发出的“吱吱”噪声,影响建筑的舒适度。专利CN105821989A提出一种装配式钢管束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其基本单元——预制一字形钢管束混凝土剪力墙由若干个U形钢管单元和矩形钢管单元连接而成,在钢管内浇筑混凝土,该结构的构件可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化施工,生产效率高,但是钢板表面光滑,混凝土与钢管之间的机械咬合力较小,钢管单元各自独立易造成混凝土浇筑不密实,这些原因均会对结构性能造成不利影响;专利CN205206087U提出一种腹板开孔型组合结构剪力墙,在型钢束内浇筑混凝土形成该剪力墙,其中,型钢束由多根腹板上开设通孔的H型钢并排拼焊构成,但由于腹板上的通孔及型钢束尺寸均较小,混凝土不易浇筑密实。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钢板与混凝土间的机械咬合力大、混凝土易浇筑密实的交错布置加劲肋T形钢板组合剪力墙。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交错布置加劲肋T形钢板组合剪力墙,将钢板加工为槽型构件;根据设计要求在槽型构件的腹板上布置加劲肋,形成带肋槽型构件;设计另一块槽形截面,加劲肋与第一块交错布置,焊接这两个槽型截面的翼缘形成矩形空腔;将一个矩形空腔的短边焊接于另一个矩形空腔长边的跨中,形成T形空腔;在空腔内浇筑混凝土。
优选的是,加劲肋的形式有T型和I型,相邻加劲肋的间距为l,l的取值为槽型钢板翼缘高度的2~4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槽型钢板的腹板上布置加劲肋,这有利于增加混凝土与钢板的机械咬合力,保证两者协同工作,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能;在两个槽型钢板组成的矩形空腔内加劲肋交错布置,这使得矩形空腔内部贯通,对空腔进行混凝土浇筑时,便于振捣,易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交错布置加劲肋T形钢板组合剪力墙,包括槽型钢板1、加劲肋2、混凝土5,将平直板加工为槽型钢板1;根据设计要求在槽型钢板的腹板3上布置T型加劲肋2形成带肋槽型钢板,加劲肋2的高度h与槽形钢板翼缘4的高度h相同,相邻加劲肋2的间距为l;选取两个带肋槽型钢板,两个带肋槽型钢板上分布于两端的四个加劲肋2中,有两个加劲肋2与槽型钢板翼缘4的距离为1/2l,另两个与槽型钢板翼缘4的距离为l,l的取值为槽型钢板翼缘4高度的2~4倍,调整两个带肋槽型钢板的位置使它们的翼缘4相接、加劲肋2相互交错,焊接两个槽型钢板的翼缘4,使两个带肋槽型钢板形成矩形空腔;将一个矩形空腔的短边焊接于另一个矩形空腔长边的跨中,形成交错布置加劲肋2的T形空腔;在空腔内浇筑混凝土5。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加劲肋的形式为I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义和钢构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义和钢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059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