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注塑模具热循环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05368.6 | 申请日: | 201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669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刘红兵;江家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优丽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73 | 分类号: | B29C45/73;B29C45/78;B29C45/72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19 | 代理人: | 段晓微,叶美琴 |
地址: | 239300 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塑 模具 循环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热循环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由于它可以制造出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产品而广泛的应用于塑胶制品加工行业。注塑模具在制作塑胶制品时,主要利用塑料的热熔原理,将熔融的塑料通过注塑机注射进模具的型腔内,然后冷却定型,打开模具即可获取成型制品。在注塑前需要对塑料进行加热融化,在成型时对塑料进行冷却,在冷却的过程中温度较高,一般情况下通过水冷和风冷进行冷却,但是这两种方法保留冷却时的热能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进而无法对冷却时的热能进行利用。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注塑模具热循环控制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注塑模具热循环控制方法,包括:
S1、在注塑完成后,通过常温导热油对模具进行冷却;
S2、收集对模具进行冷却后的高温导热油;
S3、在下次注塑过程中,通过高温导热油对模具型腔内的注塑料进行保温;
S4、收集对模具型腔内的注塑料进行保温后的中温导热油;
S5、通过中温导热油对塑料粒料进行预加热。
优选地,步骤S2,还包括:
获取高温导热油的温度,并将高温导热油的温度分别与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第二温度阈值进行比较,其中,第一温度阈值小于第二温度阈值;
当高温导热油的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对高温导热油进行加热,使高温导热油的温度高于第一温度阈值;
当高温导热油的温度大于第二温度阈值时,对高温导热油进行降温,使高温导热油的温度低于第二温度阈值;
当高温导热油的温度处于第一温度阈值和第二温度阈值之间时,对高温导热油进行保温。
优选地,步骤S2中,通过多个温度传感器获取高温导热油的温度。
优选地,步骤S4,还包括:
获取中温导热油的温度,并判断中温导热油的温度是否小于预设的第三温度阈值,当判断结果为是时,对中温导热油进行加热,直到中温导热油的温度大于第三温度阈值后,对中温导热油进行保温;
当判断结果为否时,对中温导热油进行保温。
优选地,步骤S4中,通过多个温度传感器获取中温导热油的温度。
本发明中,在注塑完成后,通过常温导热油对模具进行冷却,收集对模具进行冷却后的高温导热油,在下次注塑过程中,通过高温导热油对模具型腔内的注塑料进行保温,收集对模具型腔内的注塑料进行保温后的中温导热油,通过中温导热油对塑料粒料进行预加热,如此,通过导热油对模具冷却过程中产生的热能进行收集,并通过导热油对下一次注塑过程中的注塑料进行保温,同时利用保温后的导热油对塑料粒料进行预加热,提高塑料粒料的温度,实现热能循环,节约能源降低排放,同时,由于塑料粒料进行了预加热,会减少塑料粒料正常加热的时间,进一步减少加热设备的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注塑模具热循环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注塑模具热循环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在注塑完成后,通过常温导热油对模具进行冷却。
在具体方案中,导热油是一种用于间接传递热量的一类热稳定性较好的专用油品,由于其具有加热均匀,调温控制准确,传热效果好,且节能,通过常温导热油对模具进行冷却,实现快速冷却和稳定冷却,并能保存大部分冷却的热能,通过常温导热油对模具进行冷却,进而可对模具内的注塑料进行冷却。
步骤S2,收集对模具进行冷却后的高温导热油,还包括:
获取高温导热油的温度,并将高温导热油的温度分别与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第二温度阈值进行比较,其中,第一温度阈值小于第二温度阈值;
当高温导热油的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对高温导热油进行加热,使高温导热油的温度高于第一温度阈值;
当高温导热油的温度大于第二温度阈值时,对高温导热油进行降温,使高温导热油的温度低于第二温度阈值;
当高温导热油的温度处于第一温度阈值和第二温度阈值之间时,对高温导热油进行保温,其中,通过多个温度传感器获取高温导热油的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优丽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优丽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053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