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薄壳精密铸造用减压式组合棒芯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03217.7 | 申请日: | 201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204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马波;李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精密铸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04 | 分类号: | B22C9/04;B22C7/02 |
代理公司: | 十堰博迪专利事务所 42110 | 代理人: | 党婧 |
地址: | 238000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薄 精密 铸造 减压 组合 | ||
一种超薄壳精密铸造用减压式组合棒芯,棒芯由套筒和套芯构成,套筒的工作端周面上均布有多个减压孔,套芯的工作端插入至套筒的工作端内,套芯外周面与套筒内周面之间设有间隙。在脱蜡过程中,蜡模受热膨胀至慢慢融化,因型壳阻碍,蜡料/蜡膏会通过减压孔流入套筒内,继而减小蜡模的膨胀压力对型壳的冲击,均布的减压孔能使型壳受力均匀,有效地避免了型壳破裂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薄壳精密铸造领域,尤其是一种超薄壳精密铸造用减压式组合棒芯。
背景技术
熔模精密铸造常见两种工艺:水玻璃型壳工艺和硅溶胶型壳工艺。两种工艺的特点是:1.水玻璃型壳工艺成本低、周期短,但有环保风险;2.硅溶胶型壳工艺成本高、周期长,但产品质量好,环境风险小。东风精密铸造有限公司为解决硅溶胶型壳工艺存在制壳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研究应用了超薄壳硅溶胶型壳工艺,型壳厚度由原来的10-12毫米,减少到6-8毫米,同时解决了成本问题、周期问题、环保问题。不管是传统型壳,还是超薄型壳,虽然焙烧后的高温强度很高,但湿强度却不高。尤其是转运、脱蜡过程中,受物理碰撞、蜡模膨胀挤压容易产生型壳破裂,轻则铸件表面出现沟纹,重则浇注破裂跑火。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薄壳精密铸造用减压式组合棒芯,解决了脱蜡过程中蜡模因受热膨胀而对型壳产生挤压力、避免了型壳破裂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薄壳精密铸造用减压式组合棒芯,其特征在于:棒芯由套筒和套芯构成,套筒的工作端周面上均布有多个减压孔,套芯的工作端插入至套筒的工作端内,套芯外周面与套筒内周面之间设有间隙。
对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地限定,所述棒芯上的减压孔直径为:4-5毫米。
对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地限定,所述套芯与套筒之间的间隙为0.4-0.6毫米。
有益效果:在脱蜡过程中,蜡模受热膨胀至慢慢融化,因型壳阻碍,蜡料/蜡膏会通过减压孔流入套筒内,继而减小蜡模的膨胀压力对型壳的冲击,均布的减压孔能使型壳受力均匀,有效地避免了型壳破裂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的套筒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的套芯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使用状态图。
图5是图4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最佳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超薄壳精密铸造用减压式组合棒芯,棒芯由套筒1和套芯2构成,套筒的工作端周面上均布有多个减压孔3,每个减压孔的直径为4.5毫米,套芯的工作端插入至套筒的工作端内,套芯外周面与套筒内周面之间设有0.5毫米的间隙。采用4.5毫米的减压孔和0.5毫米的间隙,具有以下效果:1.在压蜡时蜡膏不易进入套筒内;2.减压效果能达到最佳状态;3. 制棒后套芯易取出。
实施例2:如图1所示,一种超薄壳精密铸造用减压式组合棒芯,棒芯由套筒和套芯构成,套筒的工作端周面上均布有多个减压孔,每个减压孔的直径为4毫米,套芯的工作端插入至套筒的工作端内,套芯外周面与套筒内周面之间设有0.4毫米的间隙。
实施例3:如图1所示,一种超薄壳精密铸造用减压式组合棒芯,棒芯由套筒和套芯构成,套筒的工作端周面上均布有多个减压孔,每个减压孔的直径为5毫米,套芯的工作端插入至套筒的工作端内,套芯外周面与套筒内周面之间设有0.6毫米的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精密铸造有限公司,未经东风精密铸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032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长筒状零件精密铸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汽车模具铸件浇口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