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结核病诊断和预防的蛋白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902126.1 申请日: 2013-05-31
公开(公告)号: CN107478849B 公开(公告)日: 2019-08-20
发明(设计)人: 金奇;刘立国;张维佳;张笑冰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
主分类号: G01N33/68 分类号: G01N33/68;G01N33/569;C07K14/35;A61K39/04;A61K39/40;A61P31/00
代理公司: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代理人: 林远成
地址: 100005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用于 结核病 诊断 预防 蛋白
【说明书】:

发明涉及用于结核病诊断和预防的蛋白,含有所述蛋白的试剂盒,以及所述蛋白在制备试剂盒或制备预防或治疗结核病的药物中的用途。具体地,本发明从结核分枝杆菌的全基因组中筛选到21种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蛋白,其可用于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或诊断结核病,敏感性、特异性好;或者用于制备疫苗,以预防或治疗结核病。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310209991.X、申请日为2013年5月31日、发明名称为“用于结核病诊断和预防的蛋白”的发明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生物学、免疫学领域,涉及用于结核病诊断和预防的蛋白、与所述蛋白特异性结合的抗体,以及含有所述蛋白或抗体的组合物或试剂盒、所述蛋白或抗体用于制备结核病诊断试剂盒中的用途以及用于制备预防或治疗结核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结核分枝杆菌是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病原体之一,结核病是当今世界上成年人中的主要传染病,已对国际公共卫生构成严峻挑战([1]Khasnobis S.,Escuyer V.E.,Chatterjee D.Emerging therapeutic targets in tuberculosis:post-genomicera.Exper Opin.Ther.Targets,2002,6:21~40)。据WHO报告:全球己受到结核菌感染者约20亿人,现有肺结核病人约2000万,每年新发病例800~1000万,每年死于结核病约300万,相当于每10秒钟就有一个人死于结核病([2]http://www.webtb.org/)。结核菌在感染人体以后,多处于潜伏状态或持续感染状态,它能在感染宿主细胞内逃避宿主的防御作用而大量繁殖并和宿主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感染者一生中的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发病。一般情况下,10%的感染者将发展为活动性肺结核。一个未经治疗的活动性肺结核病人,一年能传染10~15人。

回顾近五十年来全球结核病斗争历程,结核病的控制理论与技术、临床诊断治疗水平与研究均有长足的进步。由于有效化疗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铵、链霉素、乙胺丁醇等)的普遍应用和卡介苗在世界范围的推广,使得结核病的发病率曾一度降低,以至于人们乐观地认为,结核病将同天花一样被人类彻底消灭。但在八十年代中期,由于过分乐观的估计形势,减少投资、缩减机构,放松对结核病的治疗与管理,结核病又在许多国家死灰复燃,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再次回升。1993年WHO宣布结核病处于“全球紧急状态”,并呼吁“迅速采取行动与结核病危机进行斗争”,这在WHO历史上发表这样的声明尚属首次。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90%的结核病病人在发展中国家。世界性的艾滋病流行不仅增加结核病内源性复燃的发病机会,也增加了外源性再感染的危险,加速了结核病疫情的恶化。据WHO流行病学报告:结核病是HIV(+)者的第一杀手(32%)。耐药及耐多药结核病也已成为当前结核病控制工作中的重大威胁。中国是世界上结核病疫情负担最重的22个国家之一,结核病人数仅次于印度而居世界第二,属于高流行地区,疫情呈“三高一低”,即患病率高(523/10万)、死亡率高(20.9/10万),耐药率高(原发耐药率28.1%,获得耐药率41.1%)、年递降率低(肺结核患病率年递降率2.8%)。2000年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有5.5亿人感染了结核菌,现有肺结核病人450万,其中传染性肺结核病人200万。2005年估计有结核病患者500万人,其中80%的患者在农村。我国每年死于结核病的人数为死于其它各类传染病人数总和的2倍以上,是中国十大致死疾病之一。因此,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结核病的发生,以及针对既有结核病的治疗就显得尤其紧迫,刻不容缓。

结核病的预防:WHO已将卡介苗(BCG)列入扩大免疫计划范畴。然而,针对肺结核的免疫保护作用的报道差异甚大,从0~80%不等。另外,随着HIV感染的流行,已有报告AIDS病人接种BCG后引起全身播散性感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021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