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GIS地理信息技术的河流信息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01514.8 | 申请日: | 2017-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629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贺新;罗朝传;曹雨;肖廷婷;姜跃昆;雷代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万江港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H04L29/08 |
代理公司: | 成都君合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8 | 代理人: | 张鸣洁 |
地址: | 610073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gis 地理 信息技术 河流 信息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河流信息系统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基于GIS地理信息技术的河流信息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河流信息管理包括水量水质信息管理、水工程信息管理以及与河流建设相关的信息管理,例如区域经济信息、生态环境信息、气候气象信息、地址灾害信息等,在各部门之间传递,其最大的问题就是工作效率低下。而且查询与分析功能脱节,已经不能适用于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名群众不断高涨的用水需求。在管理河流信息数据时,主要以手工作业为主,信息都以图标或文件资料的形式保存,信息存储,流通方式和信息处理极不方便,造成周期长,容易出错,费工费时,在研究问题时,多以定性分析为主,不利于综合分析与信息提取。这些情况已经表明:现行业运作机制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对河流管理部门提出更高要求。而河流信息化将提高河流管理的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使合到管理为过敏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可以说加快河流管理信息化建设,既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河流治理和管理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虽然现在各种已经建立的河流信息系统有着不同的功能,并提升了一定效率,但是还存在以下问题:1、信息共享性不足;构建河流信息系统数据库所需要的数据来源有规划院数据、地理信息所数据和遥感所数据等,缺少一个共同的部门和平台进行领导。各单位的数据共享性不好,有的数据有重复,有的数据都有缺失,导致在手机整理源数据上做大量工作,严重降低了数据库构建效率。2、数据规范和标准不统一;目前,在全国或升、市范围内尚未制定统一的建设标准,城市水系统数据库的数据规划和标准不统一,如数据标准、代码标准和开发平台标准等,难以兼容和共享需要进行后续处理,直接利用率低。3、系统功能应用性单一;国内一些城市建立的基于GIS的河流信息系统应用型差,后期开发性弱。构建河流信息系统数据库只能用于其数据的编辑、查询以及简单的统计,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GIS地理信息技术的河流信息系统,能够在建立完善数据库的基础上结合河流现场信息,利用GIS地理信息技术在后台服务器直观详细地模拟出河流信息,从而实时掌握河流各方面信息情况。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基于GIS地理信息技术的河流信息系统,用于对河流信息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包括用于在河流现场实时采集信息数据的前端信息采集单元、用于提取和录入已知的河流相关信息的数据库、用于接收前端信息采集单元采集数据和数据库信息并加以分析处理的服务器、用于实现信息无线传输的无线通讯模块;所述前端信息采集单元通过无线通讯模块通信连接服务器;所述数据库与服务器通信连接;所述服务器设置有GIS平台系统。
其中,关键在于其数据库的设计和现场信息的实时采集,在数据库设计是时,需对河流域河道信息资源的手机和科学考察。信息资源的收集中主要包括河道自然属性、河道建筑工程、河道流域管理现状调查、分析;科学考察又包括国内外河道信息化管理的图库结构、管理模式。
现场信息的实时采集手段则采用如今非常热门的物联网信息采集技术,通过在现场河流周边设置各种信息检测模块,采集到的信息通过无线通信模块远程发送至后台的服务器进行记录和处理,实现信息的动态掌握。
而后台的服务器系统则充分考虑了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先进性、模型的科学性、信息的实时性、结构的合理性、操作的灵活性、系统的实用性、整体性、开放性和可推广性等原则,在建设中使用了大量不同结构和不同格式的数据,以及VB、Oracle等不同软件平台,所以为了达到统一的效果,系统采用了很多集成技术,主要包括数据集成技术和多软件应用集成技术。数据的集成是指系统建设涉及到的DEM数据、地理信息数据、水利工程数据等,这些数据结构、格式各不相同,系统依据各类数据空间上和属性上的联系,屏蔽了各类数据在格式结构方面的不同,把不同类型的数据集成到统一平台中,方便系统使用。
其工作时,服务器中的GIS平台系统对已经设计好的数据库进行数据提取,提取的数据作为所要建立河流信息模型的依据,例如通过河流的地理相关坐标数据可模拟生成河流的三维图像、通过河流周围的建筑信息,在平台系统中在河流模型基础上显示其位置信息等。
而前端信息采集单元则实时采集河流现场的相关信息,例如,通过水位检测模块监测当前河流水位、通过水质检测模块监测水中的污染物含量、通过GPS定位模块测量河流周围的地形沉降情况以及河流上运行船舶的位置情况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万江港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万江港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015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