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行车记录仪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01346.2 | 申请日: | 2017-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847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发明(设计)人: | 邓杰;林颖;邹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市领创智能物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5/08 | 分类号: | G07C5/08;H04N7/18;H04W4/024;H04W4/44;H04W4/80;G08C17/02;H04L29/08 |
代理公司: | 佛山帮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387 | 代理人: | 颜春艳 |
地址: | 519050 广东省珠海市高栏港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行车 记录仪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行车记录仪。
背景技术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
将日常事物连接到互联网的物联网技术迅速地发展,正步入家庭时代。使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使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监控。现有的行车记录监控装置由于存储器的容量限制,因此摄像数据存储采用满则溢原则,依据时间顺序,将先存储的数据删除以腾出空间存储新的数据。且现有的行车记录仪大多仅仅对车外环境进行图像抓取,而对于车内的,例如驾驶员的坐姿,驾驶员驾驶时的状态等等则无法进行拍摄,其实有很多交通事故恰恰就是驾驶员没有按照驾驶要求规范自己而造成的,而且定位导航并不准确,其通过物联网进行连接的功能并不多,现有行车记录仪在其功能结构的改进方面还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行车记录仪,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行车记录仪,包括中央处理系统、图像处理模块、数据传感器检测系统、定位模块、电源模块、无线连接传输模块、蓝牙连接传输模块、存储模块、物联网终端和物联网服务器,所述图像处理模块、数据传感器检测系统、定位模块、电源模块、无线连接传输模块、蓝牙连接传输模块和存储模块均于中央处理系统相互连接,所述无线连接传输模块与蓝牙连接传输模块连接于物联网终端,所述物联网终端连接于物联网服务器,所述图像处理模块由外摄像头、后摄像头、内摄像头和显示单元组成,所述外摄像头、后摄像头和内摄像头均于图像处理模块连接,所述图像处理模块单向连接于显示单元;所述定位模块包括GPS模块和北斗导航模块,所述定位模块与GPS模块和北斗导航模块之间相互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数据传感器检测系统包括车内传感器和车外传感器,所述车内传感器和车外传感器均连接于数据传感器检测系统。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车内传感器包括氧气浓度传感器、车内温度传感器、车内湿度传感器和安全带未系传感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车外传感器包括轮胎压力传感器、车外温度传感器、车外湿度传感器和燃油液位传感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车内传感器和车外传感器均单向连接于警报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GPS模块与北斗导航模块之间均连接于定位模块。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中央处理系统通过无线连接传输模块与蓝牙连接传输模块将信息发送至物联网终端,再发送至物联网服务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该基于物联网的行车记录仪,通过设置三个摄像头,充分发挥了行车记录仪的最大化作用,高效的记录了周围实景,将车内、车外和车后均记录下来,可靠性较高。
2.该基于物联网的行车记录仪,通过设置GPS模块和北斗导航模块,精确的定位并导航,实现了行车记录仪的多功能性,可通过无线和蓝牙远程连接,并且传输到物联网终端和服务平台,实现了物联网行车记录仪的进一步发展。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行车记录仪整体系统框架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行车记录仪数据传感器检测系统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市领创智能物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市领创智能物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013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