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PTN 1:1和OTN 1+1的叠加保护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898038.9 | 申请日: | 2017-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128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 发明(设计)人: | 刘怀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12/707 | 分类号: | H04L12/707;H04L12/761 |
| 代理公司: | 42225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张凯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ptn1 otn1 叠加 保护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PTN 1:1和OTN 1+1的叠加保护方法,涉及通信领域,包括步骤:创建线路盘接入点的一业务子接口,业务子接口的目的地设置为相邻的两个指针;创建线路侧的两对业务子接口,每对业务子接口共用一个选收切换地址,且每对业务子接口分别对接同一OTN设备的主用信道端口和备用信道端口;创建一主用信道PTN的组播和一备用信道PTN的组播,将两个指针的目的地对应设置为两个组播,并将每对业务子接口对接的端口对应添加到一组播目的地;线路侧的业务子接口按照OTN 1+1模式设置选收切换地址,对OTN通道状态进行选通切换操作。本发明提供的实现PTN 1:1和OTN 1+1的叠加保护方法,能够有效解决PTN 1:1和OTN 1+1的叠加保护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现PTN 1:1和OTN 1+1的叠加保护方法。
背景技术
POTN(Packet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分组光传送网络)系统集成了PTN(Packet Transport Network,分组传送网)功能和OTN(OpticalTransportNetwork,光传送网)功能,近些年市场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POTN系统中,通常PTN接入的业务,在路由完成后最终承载到OTN的ODU隧道中,按OTN进行转发。在数据传输过程中,PTN一般采用1:1的通道保护模式,即选发双收的保护模式,OTN一般仅提供1+1的通道保护模式,即双发选收的保护模式,从而形成了PTN 1:1和OTN 1+1的叠加保护。
通常POTN设备中,在OTN承载PTN业务时,并不能自己独立地复制PTN业务到OTN的1+1主备路径上,需要PTN模块完成复制,需要耗费更多的资源,成本较高。然而,现有技术中,仍无法实现PTN 1:1和OTN 1+1叠加保护。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PTN 1:1和OTN 1+1的叠加保护方法,能够有效解决PTN 1:1和OTN1+1的叠加保护的问题,节约了成本。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实现PTN 1:1和OTN 1+1的叠加保护方法,包括步骤:
S1:创建线路盘接入点的一业务子接口,所述业务子接口的目的地设置为相邻的两个指针;
S2:创建线路侧的两对业务子接口,每对业务子接口共用一个选收切换地址,且每对业务子接口分别对接同一OTN设备的主用信道端口和备用信道端口;
S3:创建一主用信道PTN的组播和一备用信道PTN的组播,将两个所述指针的目的地对应设置为两个组播,并将每对所述业务子接口对接的端口对应添加到一所述组播目的地;
S4:线路盘的业务子接口创建PTN 1:1业务,线路侧的业务子接口按照OTN 1+1模式设置选收切换地址,对OTN通道状态进行选通切换操作。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对于P2MP业务,将线路侧每对业务子接口的学习信息的目的地设置为对应的指针。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对未学习到的未知单播包,创建一临时组播,根据PTN1:1的主备状态选择性增添组播成员。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当PTN工作于备状态时,则将与备用信道PTN对应的一对线路侧业务子接口的端口添加到所述临时组播中;当PTN切换工作于主状态时,则先删除所述临时组播目的地,再将与主用信道PTN对应的一对线路侧业务子接口的端口添加到所述临时组播。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与主用信道PTN对接的OTN设备为主OTN,与备用信道PTN对接的OTN设备为备OTN,主OTN和备OTN均包括一主用信道端口和备用信道端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980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