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体藻华的快速去除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96361.2 | 申请日: | 2017-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616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郑正;张威振;蒋梦琦;张申耀;张程锦;何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35/32 | 分类号: | B63B35/32;E02B15/10;C02F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胡辉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体 快速 去除 装置 方法 | ||
1.一种水体藻华的快速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船体(1),所述船体(1)尾部设有驱动系统(2),所述船体(1)上设有依次连通的吸藻系统、脱水系统与储藻系统,所述船体(1)两侧分别设有向外延伸的集藻器(3),所述集藻器(3)与船体(1)的对应侧围成集藻槽(4),所述吸藻系统包括分别设在船体(1)两侧且角度可调的吸藻器(5),所述吸藻器(5)位于对应集藻槽的内侧;
还包括牵引系统,所述牵引系统包括连接绳(14)、牵引绳(15)、旋转体(16)以及固定插入水底的旋转轴(17),所述连接绳(14)一端固定连接在船体(1)的头部,所述连接绳(1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船体(1)的尾部,所述牵引绳(15)一端连接在连接绳(14)的中部,所述牵引绳(15)的另一端连接在旋转体(16)上,所述旋转体(16)转动连接在旋转轴(17)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体藻华的快速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藻器(3)为板状结构,所述集藻器(3)上分布有若干透水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水体藻华的快速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藻器(5)上设有滤污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水体藻华的快速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藻系统还包括泵机(6)以及与吸藻器(5)对应的吸藻管(7),所述脱水系统包括脱水机(8),所述储藻系统包括设在船体(1)上的储藻槽(9),所述吸藻管(7)一端与对应吸藻器连通,所述吸藻管(7)另一端与泵机(6)的输入端连通,所述泵机(6)的输出端与脱水机(8)的输入端通过泵藻管(10)连通,所述脱水机(8)的输出端位于储藻槽(9)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水体藻华的快速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藻槽(9)的底面为斜面,所述脱水机(8)的输出端位于斜面较高的一侧的正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水体藻华的快速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曝气系统,所述曝气系统包括曝气机(11)与曝气管(12),所述船体(1)底部设有曝气口(13),所述曝气管(12)一端与曝气机(11)的输出端连通,所述曝气管(12)的另一端穿过曝气口(13)后伸入水中。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水体藻华的快速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体(16)上设有绞绳轴(18)与电机(19),所述牵引绳(15)缠绕在绞绳轴(18)上,所述电机(19)固定设在旋转体(16)顶部并与绞绳轴(18)传动相连。
8.一种水体藻华的快速去除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体藻华的快速去除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a.测量与计算:根据水域面积与开阔度以及藻华爆发情况,选定集藻器(3)的大小,计算出牵引绳的初始长度、牵引绳长度变换的次数,每次牵引绳长度变换时绞绳轴转动的圈数、两次牵引绳长度变换之间的时间间隔;
b.准备与启动:根据计算出的参数设置电机(19)、组装好水体藻华的快速去除装置的元件,随后启动各元件,使船体(1)在驱动力与牵引力的作用下在水面上绕旋转轴(17)做圆周运动;
c.收集藻:水体上的藻华经过集藻器(3)的导流汇集在集藻槽(4)内,在泵机(6)的作用下经过吸藻器(5)、吸藻管(7)以及泵藻管(10)后进入脱水机(8);
d.处理藻:脱水机(8)对藻浆进行脱水处理,并将处理后的藻渣排入储藻槽(9)。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水体藻华的快速去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通过曝气机(11)向水中曝气,使水中的藻华浮出水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9636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河道蓝藻处理装置
- 下一篇:基于对地下连续墙成槽后的槽段的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