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控爆胎避险系统的放气阀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96305.9 | 申请日: | 2017-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855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5 |
发明(设计)人: | 朱景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C5/20 | 分类号: | B60C5/20;F16K24/00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裴金华 |
地址: | 313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控爆胎 避险 系统 气阀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放气阀,尤其是用于电控爆胎避险系统的放气阀。该放气阀包括阀体和阀芯;所述阀体用于将放气阀固定于轮胎,同时便于所述阀芯的设置;阀体上设有缺口;所述阀芯为具有放气通道的中空结构,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阀体的内部,阀芯体上相对于所述缺口的位置设有破坏片;所述放气阀还包括热合塑胶封套,所述热合塑胶封套同时还将所述的缺口和破坏片共同密封,从而形成破坏式密封结构。作为放气阀,本发明在正常情况下,通过热合塑胶封套从而实现良好的气密封;而当需要放气时,设法使得放气阀的阀芯发生旋转,从而利用破坏头将热合塑胶封套破坏,从而使轮胎的胎压迅速降低,使汽车左右两侧车轮的工作状态迅速趋于一致,恢复操控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放气阀,尤其是用于电控爆胎避险系统的放气阀。适用于配装有轮胎测压系统、方向盘转角传感器和轮速传感器的中高档乘用车。
背景技术
汽车行驶中发生爆胎现象,将会造成严重的交通安全事故,因为爆胎几乎都是发生在高速运行中,尤其是转向轮发生爆胎,由于车身倾斜而失去平衡,左右转向轮滚动半径和轮胎与地面的辅助力相差较大,此时汽车几乎失去转向控制能力,发生严重跑偏,如果强制制动将加剧跑偏,如果强制修正方向,将增加汽车倾翻的可能性。
目前,关于爆胎主动避险的相关技术鲜有报道。这方面事故的临时降低危险措施都是采用驾驶技术干预,或者是增加爆胎后车轮的滚动半径。前者需要老练沉着的驾驶人员才能取得有限效果,后者有所谓的防爆轮胎等类似技术来增加爆胎后的车轮滚动半径,仅在很有限的车辆上使用,也是只能有限降低危险程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用于电控爆胎避险系统的放气阀。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用于电控爆胎避险系统的放气阀,包括阀体和阀芯;所述阀体用于将放气阀固定于轮胎,同时便于所述阀芯的设置;所述阀芯部分套设在阀体内部分伸出阀体,所述阀体包括安装部、内置部和外置部,所述内置部设有缺口;所述阀芯为具有放气通道的中空结构,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阀体的内部,包括阀芯体内置部、阀芯体外置部和作用部;所述阀芯体内置部设置有破坏片,所述破坏片设置在所述的缺口处;所述放气阀还包括热合塑胶封套,所述热合塑胶封套设置在所述的内置部上,并从内置部的侧部和端部将所述放气阀密封;所述热合塑胶封套同时还将所述的缺口和破坏片共同密封,从而形成破坏式密封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伸出所述阀体的部分为阀芯体外置部,作用部设置在所述阀芯体外置部上;所述阀芯体外置部与所述阀体的外置部形成第一限位结构,使得所述阀体的外置部始终被阻挡在所述阀芯体外置部的外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缺口设置在所述内置部的侧部,所述破坏片设置在所述阀芯体内置部的侧部,并与所述缺口的位置相对应,便于所述破坏片从所述缺口中伸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缺口设置在所述内置部的侧部的端部,所述破坏片设置在所述阀芯体内置部的侧部的端部,并与所述缺口的位置相对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破坏片的端头从所述的热合塑胶封套上伸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阀芯体内置部的端部为开放式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伸出所述阀体的部分为阀芯体外置部,作用部设置在所述阀芯体外置部上;所述阀芯体外置部与所述阀体的外置部形成第一限位结构,使得所述阀体的外置部始终被阻挡在所述阀芯体外置部的外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破坏片为一与所述阀芯体内置部安装在一起但并非一体成型的卡接片;安装时,当所述的阀芯套设到所述的阀体内部后,从所述的缺口处将所述破坏片安装到所述阀芯体内置部,从而使得所述破坏片与所述的缺口形成第二限位结构,使得阀芯难以从所述的阀体中抽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阀芯体内置部上还设置有放气口,所述放气口设置在所述破坏片的后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湖州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963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