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驱动玉米割苗二代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95699.6 | 申请日: | 2017-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484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苏宝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宝健 |
主分类号: | A01D34/82 | 分类号: | A01D34/82;A01D34/73;A01D34/78;A01D34/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500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玉米 异形曲面 电驱动 分土板 割刀盘 地形 防护罩 电机保护器 高度一致性 增产 电气开关 高度一致 活动支架 上下运动 土壤影响 种植模式 菱形 电动机 防倒伏 行走轮 玉米苗 发电机 底面 加宽 苗机 外翻 转动 不平 地块 轮子 电线 保证 规范化 农民 | ||
本发明是一种电驱动玉米割苗二代机,是在原有一代机“电驱动玉米增产防倒伏割苗机”的机架上安装发电机、电气开关、电机保护器、电线、电动机、调节机构、割刀盘、防护罩和行走轮外,增加安装异形曲面分土板及仿地形轮,异形曲面分土板安装在割刀盘的前方,工作时异形曲面分土板向沟外翻土,沟底加宽,割刀盘就不会进入土壤影响转动;仿地形轮安装在菱形活动支架上,轮子随沟的底面高低上下运动,可以保证玉米割苗的高度一致。该机特别适用不同地形和种植模式的地块,即使玉米苗在又深又窄不平的沟内也能顺利割苗,而且使玉米割苗高度一致性得以提高,保证玉米割苗技术的规范化操作,充分发挥玉米割苗技术增产的优势,为广大农民增收创造更好的条件。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使农作物增产的新式农业机械,尤其是能使玉米大幅度增产并兼有抗倒伏等功能的玉米割苗机械,即电驱动玉米割苗二型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已有的专利产品“电驱动玉米增产防倒伏割苗机”(专利号ZL201420364815.X)不能适应全国所有玉米地块的割苗作业,比如采用免耕法播种的玉米,其玉米苗生长在沟内,沟比较深和窄,玉米割刀盘需要在沟内割苗,此时割刀盘经常进入到土壤内,因土壤的阻力大,导致割刀盘需要很大的转矩才能高速转动,这可以导致两种结果:要么大幅度增加电机的功率,以保证割刀盘进入土壤时仍然可以高速转动而割苗,但这样设计时还需要增加发电机的功率及连接导线的截面,并加快割刀盘的磨损而降低其使用寿命,不仅要大幅度增加割苗机的成本,也造成了其重量的增加及拖拉机的油耗增加,降低了割苗机的整体效率;要么在不增加电机功率的情况下,电机所能提供的转矩达不到割刀盘所需要的转矩而停转,使电机的电流、温度大幅度增加而缩短电机的寿命或烧毁电机。为解决现有的“电驱动玉米增产防倒伏割苗机”在采用免耕法播种的玉米地块顺利作业的难题,在原有割苗机的基础上增加一些部件就可以顺利解决上述问题,这就产生了本发明电驱动玉米割苗二型机。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电驱动玉米增产防倒伏割苗机在玉米地表有较大起伏不平时割苗不齐的缺点,玉米割苗机在割玉米苗时,如果玉米苗在较窄的沟内,割苗机的割刀盘经常会进入沟的两旁土壤内,造成割刀盘转动的阻力过大,割刀盘转动过低时玉米苗创伤过大,严重时割刀盘停转电机电流陡增,电机温升过高以致烧毁电机影响割苗机正常作业。本发明提供电驱动玉米割苗二型机,在仿地形轮的作用下,割刀盘可以随玉米地表起伏上下自动调节高度,割苗高度整齐;在异形曲面分土板的作用下,把较窄的玉米沟适当扩展到所需要的宽度,防止割刀盘进入土壤,可保证割苗机正常作业。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驱动玉米割苗二代机,是在第一代机即“电驱动玉米增产防倒伏割苗机”专利号ZL201420364815.X的基础上,由农用拖拉机带动玉米割苗工作机,玉米割苗工作机的机架上安装发电机、电气开关、电机保护器、电线、电动机及电动机支撑和调节紧固件,电线管和电线,电动机轴上安装割刀盘,割刀盘侧面安装防护罩,在机架上安装定位行走轮,其特征是:在机架的主梁上安装梁板连接件、梁臂连接件,梁板连接件上安装板支撑管,板支撑管连接异形曲面分土板,梁臂连接件安装活动臂,活动臂的另一端安装支撑臂,支撑臂的方形或矩形通孔内安装割刀盘电机的支撑管,支撑臂的臂头安装仿地形轮,一组割苗组件含一个梁臂连接件和两个梁板连接件,梁板连接件分别安装在梁臂连接件的两个侧面,一个工作机的主架上可以安装多组割苗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宝健,未经苏宝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956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