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气调节器及其气液分离器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894869.9 | 申请日: | 2017-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793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5B43/00 | 分类号: | F25B4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徐丽;李海建 |
| 地址: | 3125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板 导流件 出口管 气液分离器 液态制冷剂 进气通道 进口管 空气调节器 气态制冷剂 侧壁 上浮 下沉 气液混合制冷剂 气液分离 一端封闭 重力作用 中空间 折流 连通 扩散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气调节器及其气液分离器,包括进口管、出口管、导流件和固定板,导流件的一端与固定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出口管固定连接,导流件为中空间,一端封闭另一端与出口管连通,在导流件的侧壁具有进气通道。当气液混合制冷剂自进口管流入气液分离器内部后,扩散折流并经过固定板到达固定板下方后发生气液分离,液态制冷剂下沉而气态制冷剂则上浮,上浮后的气态制冷剂经进气通道进入出口管。将导流件设置在固定板的下侧,在液态制冷剂通过进口管进入气液分离器内部后,不会直接被气流带入出口管,而经固定板进入固定板下方,在重力作用下液态制冷剂下沉,而由于进气通道设置在导流件的侧壁上,进一步减少进入进气通道的液态制冷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气调节器及其气液分离器。
背景技术
气液分离器一般用于中型及大型制冷系统中,安装在蒸发器与压缩机之间。分离器的作用是将气态冷媒和液态冷媒分离开,使冷媒均以气态的形式从压缩机吸气口进入压缩机,以防止液态冷媒对压缩机造成液击,同时回冷冻油到压缩机中,润滑压缩机,保证压缩机的正常运转。
如图1所示,气液分离器主要结构包括进口管、上封头、导流部件02、筒体、下封头、出口管、过滤部件和用于固定出口管的固定板01。上封头、筒体、下封头组成一个一定容积的密闭内腔,同时该内腔要求在承受一定压力时无泄漏、破损现象。现有的导流部件02包括与进口管相对以实现导流的圆帽和用于安装在固定板上的支柱,该圆帽罩设在进口管端部与固定板01之间具有缝隙,以保证气态制冷剂能够通过缝隙进入进口管。
现有技术方案中,气态冷媒进口部位为导流部件02的圆帽与固定板01之间的缝隙,并且该缝隙位于固定板01上侧,当冷媒自分离器进口管流入,与圆帽顶部碰撞后,冷媒会扩散、折流,但是因固定板表面与气态冷媒进气口距离较近,液态冷媒仍可能流入出口管内部而对压缩机造成液击。
因此,提供一种气液分离器,降低压缩机的液击隐患,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液分离器,降低压缩机的液击隐患。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气液分离器的空气调节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气液分离器,包括进口管、出口管、导流件和与所述出口管固定的固定板,其中,所述导流件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导流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出口管固定连接,所述导流件为中空件,且一端封闭,另一端与所述出口管连通,且所述导流件的侧壁具有进气通道。
优选地,上述的气液分离器中,所述固定板具有与所述导流件的外周配合固定的定位孔。
优选地,上述的气液分离器中,所述导流件为台阶筒体件,且所述导流件的第一台阶段与所述定位孔配合,所述导流件的第二台阶段与所述出口管的进口端连接,所述第一台阶段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台阶段的直径。
优选地,上述的气液分离器中,所述第一台阶段和所述第二台阶段之间的台阶面为平面且能够与所述固定板的下底面贴合。
优选地,上述的气液分离器中,所述定位孔为通孔,且所述导流件的封闭端的顶面为球面或平面。
优选地,上述的气液分离器中,所述进气通道的边缘设置有用于对进入所述进气通道的气态制冷剂进行导向的翻沿。
优选地,上述的气液分离器中,所述翻沿为向所述导流件的内部突出的弧面板。
优选地,上述的气液分离器中,所述翻沿为向所述导流件的外侧突出且位于所述进气通道顶部的平面板。
一种空气调节器,包括气液分离器,其中,所述气液分离器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气液分离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948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