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U型舱横向加强抗冲击试验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94413.2 | 申请日: | 2017-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495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凯;姚熊亮;薛祥友;许亚东;姜子飞;屈子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0/00 | 分类号: | G01M10/00;G01M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横向 加强 冲击 试验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试验平台,具体地说是舰船抗冲击试验平台。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巨大的海洋面积和自身的海洋权益,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立一支强大的现代海军是保护海洋权益的重要保障,而武器装备的战斗力更是一把强有力的武器,是作为保卫国家和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手段。舰艇作为一种常规的海上作战武器,卓越的战斗力是关键因素,但是在舰艇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攻击,此时就要求舰艇的抗冲击能力要好,否则船上的设备遭受损害,无法完成必要的作战任务,因此必须对舰艇的抗冲击能力进行考核和提高。在国内外,对于体积较小的舰载设备,在冲击试验机上对其进行考核,而对于大中型的舰载设备,则需要浮动抗冲击试验平台来对其进行考核。美国拥有可靠的大中型设备考核标准以及相应的抗冲击试验平台,根据设备的质量选择合适的浮动抗冲击试验平台进行试验,拥有比较完善的考核体系;我国在浮动抗冲击试验平台方面的研究和建设较少,目前在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和葫芦岛海军试验基地一艘小型浮动冲击平台。
目前,一般采用传统的平底型浮动抗冲击试验平台来进行试验,进而考核设备的抗冲击能力,然而这类平台产生的横向和纵向的冲击强度相差很大,纵向的冲击强度要比横向的强度大的多,纵向冲击强度约占总强度的60%-70%,甚至更高。然而,对于潜艇设备来说,如果采用水面船舶的冲击平台,则横向冲击强度则达不到考核潜艇的抗冲击能力;因此要在水面进行潜艇类水下航行的抗冲击性能的考核就需要对现有的平台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达到提高横向冲击强度的同时,提高平台自身稳定性的U型舱横向加强抗冲击试验平台。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U型舱横向加强抗冲击试验平台,其特征是:包括方形平台主体、U型底、防水帷幕、设备安装平台,防水帷幕安装在方形平台主体上方,U型底固定在方形平台主体下方,设备安装平台安装在方形平台主体里并与方形平台主体相固定,方形平台主体内壁设置矩形加强筋,U型底与设备安装平台之间形成压载水舱,压载水舱里设置起到分隔作用的隔板,隔板下方的压载水舱部分相通。
本发明还可以包括:
1、还包括工字形梁,工字形梁的两个端部分别位于方形平台主体的两侧外部,工字形梁的中部位于设备安装平台与压载水舱之间。
2、方形平台主体的两侧设置有侧翼,侧翼为矩形钢材,其背爆面设置有三角形加强筋。
本发明的优势在于:本发明的最下方为半U型底,在受到爆炸冲击载荷冲击的过程中能够依据自身的特点将冲击载荷近似均匀分解,将使横向冲击载荷得到大幅度的增强;同时压载水舱位于平台的最低位置,中心轴与平台的中心轴重合,因此在注水后无需设置额外的平衡仓进行平衡,极大提高了平台自身的稳定性能;同时本发明的各个部件的制作简单,安装方便,建设周期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轴测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视图(隐藏防水帷幕1)
图3为本发明的中图2的A-A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侧面示意图(有防水帷幕);
图5为本发明中图4中B-B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举例对本发明做更详细地描述:
本发明主要的依据原理:水面舰艇在受到爆炸载荷的冲击过程中,存在横向冲击载荷和纵向冲击载荷的共同作用,为了能够准确得到水下爆炸冲击的实验数据以及待考核设备的抗冲击性能,因此在设计和制造浮动冲击试验平台时,在结构上应该同时考虑平台所受的横纵向冲击问题。然而,现有的浮动冲击平台基本都是采用平底型试验平台,根据相关的资料,这种浮动冲击试验平台在受到爆炸冲击载荷后,横向的冲击强度远小于纵向冲击强度,甚至在相关数据处理过程中横向的冲击载荷可以忽略不计,显然,这与舰载设备受到爆炸冲击载荷时的振动情况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为此,本发明采用U型底结构,利用U型底结构的特点,将横向冲击载荷加强,同时在两侧设置侧翼,增加迎爆面的接触面,也会增加横向冲击载荷强度。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944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生物识别的共享车辆
- 下一篇:一种智慧校园安防智能管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