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筋混凝土阻锈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894273.9 | 申请日: | 2017-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745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 发明(设计)人: | 刘江英;池雨秦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凯景实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24/42 | 分类号: | C04B24/42;C04B103/61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罗焕清 |
| 地址: | 361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钢筋混凝土阻锈剂 增强纤维 制备 钢筋混凝土 三乙烯四胺 重量百分比 玻璃纤维 脂肪酸酯 氨基醇 铝酸钠 碳纤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阻锈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百分比:氨基醇:10%~30%;脂肪酸酯:20%~36%;铝酸钠:0.8%~5%;三乙烯四胺:10%~30%;增强纤维组:0.5%~10%;水:0%~33.3%;所述增强纤维组包括碳纤维和S玻璃纤维,本发明具有提高钢筋混凝土阻锈剂的阻锈效果且提高钢筋混凝土的强度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筋混凝土添加剂,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阻锈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钢筋混凝土作为一种经济、实用的结构材料广泛应用各类建筑工程中。但是由于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腐蚀而造成的建筑结构强度降低,继而引发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是人员伤亡的事件在日益增加。新鲜的混凝土内部的孔隙液呈强碱性,在这种环境下,钢筋混凝土内部的钢筋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钝化膜保护钢筋。随着钢筋混凝土服役时间的延长,由于氯离子、二氧化碳以及水的进入,中和了混凝土内部的碱性,导致钝化膜被破坏。然后钢筋在混凝土内部电位差的作用下发生电化学反应,继而生成铁锈,致使钢筋的有效受力截面减小。除此之外,由于钢筋生成铁锈导致钢筋体积膨胀,致使钢筋外部的混凝土保护层开裂,结构强度进一步降低。为了减少由于钢筋锈蚀而造成建筑结构强度降低,最后提前破坏的情况,在施工过程中,钢筋混凝土内会加入阻锈剂来延缓钢筋混凝土内钢筋的锈蚀。
现有的钢筋混凝土阻锈剂可大致分为三大类:无机阻锈剂、有机阻锈剂。无机阻锈剂由无机化学物质组成,其中亚硝酸盐类是研究应用最早的钢筋混凝土阻锈剂。申请公布号为CN102320771A、申请公布日为2012年01月18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阻锈剂,由以下组分组成及重量百分比组成:
亚硝酸盐:10.1~15.0%;
六偏磷酸钠:0.1%~1.0%;
二乙烯三胺:0.5~1.0%;
硫脲:0.8~1.5%;
苯甲酸钠:0.5~1.0%;
乌洛托品:1.0~1.5%;
三乙醇胺:3.0~5.0%;
减水剂:5.0~10.0%;
引气剂:0.001~0.005%;
其余为水。
通过该钢筋混凝土阻锈剂,减少了混凝土中自由水的比例,改善了钢筋混凝土的内部气孔布局。但是含有亚硝酸盐的阻锈剂在使用过程中会对钢筋混凝土本身的力学性能产生影响,会在混凝土终凝后降低钢筋混凝土的强度,同时亚硝酸盐有毒,当人碰触到钢筋混凝土外表时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而有机防锈剂的产生很好的解决了无机防锈剂中亚硝酸盐成分有毒的问题,同时有机阻锈剂对混凝土无副作用,但是有机防锈剂的效果不如无极阻锈剂。所以在钢筋混凝土阻锈剂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混合型钢筋混凝土阻锈剂。混合阻锈剂兼具无机阻锈剂的阻锈效果以及无毒无害的优点。
但是上述的阻锈剂都是通过在钢筋表面形成氧化膜或者吸附于钢筋上来提高钢筋混凝土的耐腐蚀性能。而没有考虑到钢筋混凝土本身会由于形变开裂而导致水与二氧化碳进入钢筋混凝土内部,而此时钢筋相当于直接裸露于空气中,造成阻锈剂的效果被抑制甚至失去阻锈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一在于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阻锈剂,达到了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筋混凝土阻锈剂,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百分比:
氨基醇:10%~30%;
脂肪酸酯:20%~36%;
铝酸钠:0.8%~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凯景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凯景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942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