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细纳米晶锗基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93642.2 | 申请日: | 2017-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063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邱新平;罗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张皓;李维盈 |
地址: | 10008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基材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细纳米晶锗基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所述超细纳米晶锗基材料的X射线衍射谱(XRD)主峰位置2θ范围在26°‑28°之间,所述衍射峰主峰半高宽为0.3rad‑1.6rad,所述纳米晶尺寸为2nm‑20nm。所述超细纳米晶锗基材料具有容量高、循环稳定的特点。所述超细纳米晶锗基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可大规模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级晶锗基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自锂离子电池1990年索尼公司商业化以来,锂离子电池常规负极材料主要为石墨材料,目前高端石墨比容量可达360-365mAh/g,已经接近372mAh/g的理论值,很难再有大幅提升的空间。而作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锗的理论容量为1623mAh/g,远远高于石墨的理论容量。此外,在现目前的研究中,锗不仅具有高容量还具有很好的循环性及安全性,更为重要的是锗材料在嵌锂时比石墨材料更易于锂离子的进入,充电倍率优于石墨材料,同时锗本身为金属,导电性能优异。因此,锗是一种非常有发展前途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然而在充放电过程中,和其他合金类材料一样,锗的脱嵌锂反应将伴随巨大的体积变化,这造成材料结构的破坏、活性物质的脱落、材料的粉化失效,最后致使容量迅速衰减。因此在获得高容量的同时,如何缓解锗的巨大体积形变、提高锗基负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是锗基材料的研究重点和难点。
发明内容
综合以上考虑,本发明针对现目前锗基材料体积形变大、循环不稳定等问题,开发了一种超细纳米晶锗基材料,提出了一种简单易行、成本低廉、可大规模应用的超细纳米晶锗基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目前锗基材料体积形变大、循环不稳定、难以大规模制备纳米材料的问题,为此开发了一种超细纳米晶锗基材料,提出了一种简单易行、成本低廉、可大规模应用的超细纳米晶锗基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超细纳米晶锗基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超细纳米晶锗基材料的X射线衍射谱(XRD)主峰位置2θ范围在26°-28°之间,所述衍射峰主峰半高宽为0.3rad-1.6rad,所述纳米晶尺寸为2nm-20nm。优选地,所述超细纳米晶锗基材料具有大体上如图1所示的X射线衍射谱。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所述超细纳米晶锗基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锗基材料放置于反应容器中抽真空至50Pa以下;
将锗基材料升温至800℃以上维持0.5小时以上,在锗基材料上方的收集端得到超细纳米晶锗基材料。
本发明中,所述锗基材料可以为选自金属锗单质、锗的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金属锗单质和氧化锗的混合物,更优选金属锗单质和氧化锗的重量比为约0.9-1.1:1,例如约1:1。
本发明的方法中,所述真空度优选为40Pa以下,更优选为30Pa以下,还优选为20Pa以下。对真空度的下限没有限制,但可以为1Pa以上。如果真空度高于50Pa,会导致收集端不能制备出目标材料。
本发明的方法中,反应容器升温达到的温度优选为900℃以上,更优选为1000℃以上。温度的上限可以为1300℃以下,例如1200℃以下。如果温度高于1300℃,会导致制备的材料颗粒生长过大,制备材料不具备纳米晶结构;如果温度低于800℃,则会导致收集端不能制备出目标材料。
本发明的方法中,升温到预定温度的升温速度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为1℃/min以上,或者50℃/min以下,优选30℃/min以下。升温速度如果高于50℃/min以下,则会导致收集端不能制备出目标材料。
本发明的方法中,优选升温到预定温度后维持时间为1小时以上,优选2小时以上,更优选3小时以上。对于维持时间的上限没有限制,但可以为10小时以下。维持时间少于0.5小时,则影响产率;维持时间大于10小时,则浪费能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936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温电感脱漆焊锡一体机
- 下一篇:励磁绕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