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煤电厂除尘滤袋的回收利用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893625.9 | 申请日: | 2018-0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462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 发明(设计)人: | 王群英;李艳;陈仕国;卢梅;贾鲁涛;胡妲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28/08;C04B28/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9 | 代理人: | 杨显俭 |
| 地址: | 31003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煤 电厂 除尘 回收 利用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煤电厂除尘滤袋的回收利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废旧的滤袋依次进行裁剪、清除浮灰以及用刺辊开松,从而将滤袋中压紧并且相互缠绕的滤袋纤维还原成絮状纤维,再将絮状纤维剪切成符合要求的短纤维,通过高速剪切机将短纤维均匀分散在一部分水泥干粉中进行干混形成纤维水泥干粉混合物,将其他固体材料干拌混合均匀,将纤维水泥干粉混合物与混合均匀的其他固体材料再一起干拌,最后加水搅拌,经过常规混凝土成型工艺和养护工艺,制得废旧滤袋纤维增强混凝土。本发明不需要完全去除废弃滤袋纤维周围覆盖的粉煤灰,部分细小颗粒粉煤灰渗入滤料内部,有助于增加短纤维和混凝土基体的相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弃滤袋回收利用的环保技术领域,也属于纤维混凝土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煤电厂除尘滤袋的回收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2014年9月国家发改委、环境保护部和国家能源局共同签发《关于印发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发改能源[2014]2093号)的通知,提出的10mg/Nm3超低排放限值要求,针对越来越严火电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现役火电机组大部分面临着电除尘器改造的问题,目前由电除尘器改造为袋式除尘器或电袋复合除尘器在除尘器改造领域占有相当部分比例,袋式除尘器的滤袋设计寿命一般为4年,实际使用时寿命大约在3年左右,袋式除尘器运行过程中需不断更换大量废弃滤袋,滤袋材质主要包括聚苯硫醚(PPS)、聚酰亚胺(P84)、聚四氟乙烯(PTFE)、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或上述纤维混纺等。目前对废弃滤袋通用处理办法还是直接掩埋或焚烧,但近年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回收处理办法,其中,申请号为201310696503.2、201410737552.0、201410612887.X等专利提出回收废弃滤袋中PPS或PTFE的办法,办法主要涉及废弃滤袋的清洗、干燥、再制成原材料用于再加工。
纤维增强混凝土是兴于20世纪后半叶的一种新型土木工程材料,以水泥浆、砂浆或混凝土为基材,以非连续的短纤维或连续的长纤维作为增强材料,均匀地掺合在混凝土中而组成的一种新型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总称,纤维的加入从多方面改善了混凝土的性能,大大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变形能力、耐磨性、抗渗性、抗冲击性等,但纤维在混凝土中的分散性对最终混凝土的抗塑性和开裂性有明显影响。目前纤维混凝土的成型工艺大多是直接加入纤维与水泥砂石等干拌,再加入水拌合,最后养护硬化成型。按此方法,纤维尤其是合成纤维在混凝土中的分散性较差,所制得的纤维混凝土存在应力集中等缺陷,从而导致材料的力学性能远低于预期,制约了纤维混凝土的应用范围。而废弃滤袋纤维周围覆盖大量粉煤灰,部分细小颗粒粉煤灰渗入滤料内部,有助于增加纤维和混凝土基体的相容性。粉煤灰作为混凝土掺合料参与水泥反应,有助于增加纤维和混凝土表面的粘接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燃煤电厂的除尘过滤袋纤维在使用后无法二次利用,只能深埋或燃烧处理造成经济上的浪费和环境污染的缺陷,同时也解决传统混凝土抗拉强度低、韧性差、抗裂性差等缺陷,提出了一种燃煤电厂除尘滤袋的回收利用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燃煤电厂除尘滤袋的回收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对废旧的滤袋依次进行裁剪、清除浮灰以及用刺辊开松,从而将滤袋中压紧并且相互缠绕的滤袋纤维还原成絮状纤维,再将絮状纤维剪切成符合要求的短纤维,通过高速剪切机将短纤维均匀分散在一部分水泥干粉中进行干混形成纤维水泥干粉混合物,将其他固体材料干拌混合均匀,将纤维水泥干粉混合物与混合均匀的其他固体材料再一起干拌,最后加水搅拌,经过常规混凝土成型工艺和养护工艺,制得废旧滤袋纤维增强混凝土;其中,其他固体材料包括剩余水泥干粉、骨料和掺合料。
本发明对废旧的滤袋进行清除浮灰时,不需要进行各类化学清洗完全去除粉煤灰,只需通过除尘设备去除裁剪后的滤袋中的滤袋纤维外面松散的浮灰即可。针对混纺纤维,也不需要按成分区分开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936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