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善薄规格控冷钢板板形的矫直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892168.1 | 申请日: | 2017-09-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508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 发明(设计)人: | 罗军;潘凯华;王若钢;李新玲;于金洲;周强;张坤;应传涛;韩旭;段江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1/02 | 分类号: | B21D1/02 |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 地址: | 114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矫直 控冷 钢板板形 出口辊 矫直机 钢板 矫直机入口 工序周期 辊缝设定 用户体验 厚薄 次间隔 导出辊 钢板头 热矫直 入口辊 尾部板 倾动 尾板 实物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善薄规格控冷钢板板形的矫直方法,采用热矫直的方法,利用矫直机控制钢板头、尾部板形。调整矫直工艺参数:矫直道次、道次间隔时间、矫直机入口辊缝设定值、出口辊缝设定值、矫直机导出辊设定值、入口辊与出口辊倾动设定值、矫直速度。本发明有效改善8~15mm厚薄规格控冷钢板的头、尾板形,从而提高钢板实物质量,缩短工序周期和成本,最终提升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轧板带工艺,特别涉及一种改善薄规格控冷钢板板形的矫直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中厚板产品中部分高强低合金钢板均需采用TMCP工艺技术进行生产,由于中厚板产品生产的特殊性,部分薄规格控冷钢板控冷后钢板内部的存在内应力,钢板在矫直前后的内应力有一个释放的过程,盈利的释放会直接导致钢板在后续缓冷过程中产生再次变形的情况,尤其在钢板头、尾部区域,此种变形会对生产过程造成明显影响,如钢板扣头会造成钻入辊道间隙的风险,钢板翘头则无法正常切割,也存在撞击设备的风险,同时直接影响在线探伤效果,因此,薄规格控冷钢板的板形对于全工序的生产都至关重要。目前,中厚板厂家主要以通过优化轧机轧制参数、调整控冷工艺采用高返红温度等方式进行攻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善薄规格控冷钢板板形的矫直方法,通过调整矫直工艺参数,采用热矫直的方法,利用矫直机控制钢板头、尾部板形。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改善薄规格控冷钢板板形的矫直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薄规格控冷钢板的矫直道次为3~4次,道次间隔时间为5~10s;
2)矫直机入口辊缝设定值为H入=H-3.0~H-3.5mm,出口辊缝设定值为H出=H-0~H-0.4mm,其中H为薄规格控冷钢板的厚度;
3)矫直机导出辊设定值为+1.5~+3.0mm;
4)入口辊与出口辊倾动设定值为出口辊缝H出-入口辊缝H入;
5)矫直速度设定为0.2~1.0m/s。
所述的薄规格控冷钢板厚度为8~15mm。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有效改善8~15mm厚薄规格控冷钢板的头、尾板形,钢板平整度达到每2米在4mm以下,提高钢板实物质量,缩短工序周期和成本,最终提升用户体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这些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案进行描述,并不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制。
实施例1
生产管线钢钢牌号L485M,规格为12.5mm*2495mm*25600mm,矫直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薄规格控冷钢板的矫直道次为3次,道次间隔时间为10s;
2)矫直机入口辊缝设定值为12.5-3.0=9.5mm,出口辊缝设定值为12.5-0.2=12.3mm;
3)矫直机导出辊设定值为+1.8mm;
4)入口辊与出口辊倾动设定值为12.3-9.5=2.8mm;
5)矫直速度设定为0.6m/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921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焊接件校正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钣金修复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