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自学习的继电器零点灭弧方法及继电器控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92153.5 | 申请日: | 2017-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581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郑铠;柴智;魏肃;刘双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芯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47/00 | 分类号: | H01H47/00;H01H47/22 |
代理公司: | 厦门加减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4 | 代理人: | 李强 |
地址: | 361011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中国(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学习 继电器 零点 方法 控制电路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自学习的继电器零点灭弧方法及继电器控制电路;其中,可自学习的继电器零点灭弧方法为:调整控制器的延时时间,使控制器在交流电流上升沿过零点开始,延时时间后发出继电器触点释放信号,继电器在电流过零点附近释放继电器触点。本发明提供的可自学习的继电器零点灭弧方法,在交流电上升沿过零点时开始,控制器经延时时间后向继电器发出释放信号,并根据继电器触点实际释放的时间点与交流电上升沿过零点的时间点的关系,对延时时间进行调整,使后续继电器触点释放的时间点在交流电上升沿过零点附近,从而减小继电器释放时产生的电弧;延时时间由继电器的控制电路自动确定,对于各种类型的继电器均有良好的灭弧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自学习的继电器零点灭弧方法及继电器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现有使用继电器控制交流大功率负载产品上,当继电器触点断开瞬间,动、静触头间会产生高温高压的电弧,致使触头表面烧蚀氧化,产生不可逆转的损伤,直接影响了继电器的使用寿命;同时使开关导电能力降低,触头发热,造成电能浪费,严重时还可能酿成火灾等灾难性后果。由于交流电流在过零点附近时电流很小,因此在这段时间内释放继电器触点,动、静触头间产生的电弧可忽略不计,甚至没有电弧。
如图1所示,为交流电流的一段波形图,其中A点、C点为交流电流的上升沿过零点,由于交流电流在过零点处的电流大小为零,如果继电器触点在C点或其附近(经测试发现在C点左右2ms之内都没有明显的电弧)释放,继电器触点间产生的电弧可忽略不计。而继电器在释放触点时,完成释放动作需要一定的时间,如图1中的t2,触点实际释放的时间点可能位于交流电流上升沿过零点C时刻之前,如D点时刻,也可能位于交流电流上升沿过零点C时刻之后,如E点时刻。为了使继电器触点实际释放的时间点位于交流电流的上升沿过零点时刻,在交流电流上升沿过零点A时刻开始,延时t1时间后开始释放继电器触点,继电器触点经过动作时间t2后完成释放。
现有的零点灭弧方法是捕捉交流电流的零点信号后人为设定一个固定的延时时间让继电器在靠近下个零点附近释放开。然而由于不同类型的继电器、同类型的继电器不同个体甚至是同个继电器的不同时期,继电器完成释放动作需要的时间都存在差异,人为设定一个固定的延时时间的灭弧效果也会相差很多,难以适应不同的继电器。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提到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自学习的继电器零点灭弧方法:
根据继电器触点实际释放的时间点与交流电流上升沿过零点的时间点之间的关系,动态调整控制器发出继电器触点释放信号的延时时间,确定控制器发出继电器触点释放信号的实际延时时间;
从继电器触点的理论释放时间点开始,经过所述实际延时时间,控制器发出继电器触点释放信号,使继电器在交流电流上升沿过零点的时间点附近释放继电器触点。
进一步地,所述继电器触点的理论释放时间点为交流电流上升沿过零点的时间点。
进一步地,所述延时时间的动态调整步骤包括:
S10:设置初始延时时间,以及误差参考阈值;
S20:在交流电流的上升沿过零点的时间点开始,控制器经初始延时时间后发出继电器触点释放信号,释放继电器触点;
S30:根据继电器触点释放的时间点与后续某个上升沿过零点的时间点之间的关系,对初始延时时间进行调整,形成最新延时时间;
S40:当初始延时时间的调整幅度小于误差参考阈值,确定最新延时时间为实际延时时间,结束延时时间的调整。
进一步地,步骤S10还包括设置最大延时时间、最小延时时间,所述初始延时间大于所述最小延时时间且小于所述最大延时时间。
进一步地,步骤S30具体为:继电器触点释放完成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芯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芯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921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