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白裤瑶竹筒鼓的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92093.7 | 申请日: | 2017-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492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发明(设计)人: | 陆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丹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体育局 |
主分类号: | G10D13/02 | 分类号: | G10D13/02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集智专利商标事务所45102 | 代理人: | 韦永青 |
地址: | 547200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白裤瑶 竹筒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音乐器材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白裤瑶竹筒鼓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竹筒鼓是中国传统的打击乐器,现有的竹筒鼓普遍是以竹筒中间去节,两端通透,用上端的一节作为鼓腔,鼓面蒙以动物的皮,鼓腔以下的一节竹筒挖成空条状,中间用竹篾片绑扎成蜂腰状鼓腰,并将最下面的一节制出三条腿,现有的竹筒鼓主要通过打击皮革鼓面来发出音乐。白裤瑶竹筒鼓是一种没有皮革鼓面也能发出音乐,全部由竹子制成的竹筒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白裤瑶竹筒鼓的制作方法,采用该方法制作的白裤瑶竹筒鼓无需皮革鼓面也能发出各种音调的音乐。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白裤瑶竹筒鼓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一节半竹子,竹子的一节竹筒作为鼓身,与鼓身尾端相连的半节竹筒作为鼓柄,将鼓身前端的竹节打通得到半成品;
2)将步骤1)得到的半成品用水煮至八成熟后取出,在鼓身上侧靠近尾端位置开一个指音孔,在鼓身上侧中段位置开一个上音孔,在鼓身下侧靠近前端位置开一个下音孔;
3)在上音孔和下音孔两旁朝鼓身前端及尾端方向均切出两根竹纤,竹纤两端用竹杆撑起,再用竹绳将竹纤两端绑紧于鼓身上;
4)将竹片两端切出夹口,然后把竹片夹在两根竹纤之间并分别悬置在上音孔上方和下音孔上方,即成白裤瑶竹筒鼓。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具体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步骤4)结束后,在所述鼓柄上刻画白裤瑶族民间喜爱的图案。
进一步的:所述竹子为3年以上的苦竹或吊竹。
进一步的:所述鼓身长度为30cm~40cm。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竹子在没有煮过或者没有煮至八成熟的时候开出的音孔周边有毛刺,超过八成熟后再开音孔竹子容易开裂,而且在切出两根竹纤过程中竹纤也容易断裂,经多次试验,竹子煮至八成熟开音孔无毛刺不开裂,开纤过程竹纤不易断裂;
2、竹子采用3年以上的苦竹或吊竹坚硬耐敲,鼓身长度为30cm~40cm,敲击出的音色纯正;
3、鼓柄上刻画图案在增加美观的同时增加握持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一:
一种白裤瑶竹筒鼓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一节半3年以上的苦竹,竹子的一节竹筒作为鼓身,鼓身长度为30cm,与鼓身尾端相连的半节竹筒作为鼓柄,将鼓身前端的竹节打通得到半成品;
2)将步骤1)得到的半成品用水煮至八成熟后取出,在鼓身上侧靠近尾端位置开一个指音孔,在鼓身上侧中段位置开一个上音孔,在鼓身下侧靠近前端位置开一个下音孔;
3)在上音孔和下音孔两旁朝鼓身前端及尾端方向均切出两根竹纤,竹纤两端用竹杆撑起,再用竹绳将竹纤两端绑紧于鼓身上;
4)将竹片两端切出夹口,然后把竹片夹在两根竹纤之间并分别悬置在上音孔上方和下音孔上方;然后在所述鼓柄上刻画白裤瑶族民间喜爱的图案即成白裤瑶竹筒鼓。
实施例二:
一种白裤瑶竹筒鼓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一节半3年以上的吊竹,竹子的一节竹筒作为鼓身,鼓身长度为40cm,与鼓身尾端相连的半节竹筒作为鼓柄,将鼓身前端的竹节打通得到半成品;
2)将步骤1)得到的半成品用水煮至八成熟后取出,在鼓身上侧靠近尾端位置开一个指音孔,在鼓身上侧中段位置开一个上音孔,在鼓身下侧靠近前端位置开一个下音孔;
3)在上音孔和下音孔两旁朝鼓身前端及尾端方向均切出两根竹纤,竹纤两端用竹杆撑起,再用竹绳将竹纤两端绑紧于鼓身上;
4)将竹片两端切出夹口,然后把竹片夹在两根竹纤之间并分别悬置在上音孔上方和下音孔上方;然后在所述鼓柄上刻画白裤瑶族民间喜爱的图案即成白裤瑶竹筒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丹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体育局,未经南丹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体育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920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