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的山区10kV线路接地电阻设计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888308.8 | 申请日: | 2017-09-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181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0 |
| 发明(设计)人: | 叶铁丰;郑明;陈小波;何顺勇;陈伟;陈雷;戴志博;龙翔;杨凡;潘锡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浙江瑞安市供电有限责任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温州供电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G06N3/00;G06N3/08 |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17 | 代理人: | 项军 |
| 地址: | 3252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自适应 神经网络 山区 10 kv 线路 接地 电阻 设计 方法 | ||
1.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的山区10kV线路接地电阻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针对待设计10kV架空线路所处的地质环境,采用土壤电阻率表测量获得该区域不同位置的样本数据,包括上层土壤厚度tu、上层土壤电阻率ρu、中层土壤厚度tm、中层土壤电阻率ρm和下层土壤电阻率ρl,其中N为样本的最大维数;
B、设置自适应神经网络参数数值,包括输入层节点数nI,输出层节点数nO,隐含层节点数表示将(nI+nO)0.5向上取整数,种群规模M,最大迭代次数Imax,交叉概率pc,变异概率pm;
C、随机生成实数编码的初始化种群P0={Sh,h=1,2,...,M},其中Sh=(wij(1),wjl(1)),i=1,2,...,nI,j=1,2,...,nH,l=1,2,...,nO,wij(1)表示第1次采样时刻输入节点i与隐含层节点j之间的连接权重,wjl(1)表示第1次采样时刻隐含层节点j与输出层节点l之间的连接权重;
D、评估中P0每个个体的适应度;
E、将{F(Sh),h=1,2,..,M}按照升幂排序,将适应度值最小的个体标记为当前最好个体Sbest,将最小的适应度值标记为当前最好目标函数值Fbest;
F、按照公式(8)所示的累积概率从P0选择产生新的群体P;
其中,p(Sh)表示个体Sh的累积概率;
G、按照交叉概率pc从P随机选择出两个个体Si和Si+1,按照公式(9)交叉产生新的两个个体Sni和Sn(i+1),Sni和Sn(i+1)分别替换原来的Si和Si+1,P中其它个体保持不变,将此时的新种群标记为Pc={Sch,h=1,2,...,M},其中Sch表示Pc中第h个个体;
其中α表示0到1之间产生的随机数;
H、按照变异概率pm从Pc中选择个体Sch,按照公式(10)对Sci进行随机变异,产生新的个体SNh,并将SNh代替Sch,保持Pc中其它个体不变,从而产生新的种群PN;
SNh=Sch+(r-0.5)×max{2(Sch-L),2(U-Sch)} (10)
其中L和U分别表示Sch的下限和上限,r表示0到1之间产生的随机数;
I、无条件地接受P0=PN;
J、重复步骤D至步骤I直到满足最大优化迭代次数Imax;
K、输出当前最好目标函数值Fbest和最好个体Sbest,并输出对应的等效土壤电阻率的预测值ρ=yOl(Tmax);
L、按照公式(11)计算10kV架空线路杆塔接地电阻R;
其中,ρ为步骤(11)中获得的土壤电阻率,L为10kV架空线路钢筋混凝土杆塔接地极的总长度,h为接地极的埋设深度,d为接地极的直径,At为接地级的形状系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的山区10kV线路接地电阻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按照如下步骤评估P0中每个个体的适应度:
D1、令k=1;
D2、将tu、ρu、tm、ρm和ρl作为自适应神经网络的输入信号,将第k次采样时刻的输入信号XI(k)定义为XI(k)={xi(k),i=1,2,...,nI},其中nI为神经网络输入层节点数,在此nI=5,x1(k)=tu,x2(k)=ρu,x3(k)=tm,x4(k)=ρm,x5(k)=ρl;
D3、计算第k次采样时刻的神经网络隐含层输入信号XHI(k)={xHIj(k),j=1,2,...,nH},其中xHIj(k)计算如公式(1)所示:
其中,wij(k)表示第k次采样时刻输入节点i与隐含层节点j之间的连接权重;D4、计算第k次采样时刻的神经网络隐含层输出信号XHO(k)={xHOj(k),j=1,2,...,nH},其中xHjO(k)计算如公式(2)所示:
D5、计算第k次采样时刻的神经网络输出层信号YO(k)={yOl(k),l=1,2,...,nO},其中nO表示输出层节点数量,yOl(k)计算如公式(3)所示:
其中,wjl(k)表示第k次采样时刻隐含层节点j与输出层节点l之间的连接权重;
D6、按照公式(4)评估第k次采样时刻的神经网络的误差性能指标J(k);
其中,yOlr(k)表示第k次采样时刻等效土壤电阻率的期望值;
D7、按照公式(5)更新第k+1次采样时刻的权重系数wij(k+1);
其中,η表示学习速率,β表示动量因子;
D8、按照公式(6)更新第k+1次采样时刻的权重系数wjl(k+1),并令k=k+1;
wjl(k+1)=wjl(k)+η(yOlr(k)-yOl(k))xHOj(k)+β(wij(k)-wij(k-1))(6)
D9、重复步骤D2至步骤D8直到满足k=Tmax,其中Tmax表示最大的采样次数;
D10、按照公式(7)计算个体Sh的适应度F(S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浙江瑞安市供电有限责任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温州供电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浙江瑞安市供电有限责任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温州供电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8830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