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填方路基基底夯实平整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888079.X | 申请日: | 2017-09-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871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 发明(设计)人: | 罗利;罗刚;罗建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3/074 | 分类号: | E02D3/074 |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0 | 代理人: | 冯龙 |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填方 路基 基底 夯实 平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高填方路基基底夯实平整装置。
背景技术
高填方是通过分层碾压回填土将所要求的构筑物达到比周围地势明显高出的设计施工方案。在水稻田或长年积水地带,用细粒土填筑路基高度在6m以上,其他地带填土或填石路基高度在20m以上时,称为高填方路基。高填方路基与普通路基填筑的主要区别在于:(1)高填方路基的基底承受路基土本身的荷载很大,因此要检验地基的承载力(或沉降量)和路基稳定性,如果地基为松软土,通过对原土进行常规的填前压实不能满足稳定和沉降要求时,要按《公路软土地基路基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要求向监理工程师提出,对软弱土进行加固处治。(2)因为松土不易与原边坡土结合紧密,而且压实难度大,因此路基填筑时必须严格按路基标高和设计边坡度将该层的路基宽度(包括加宽量)填足,不得缺填补填。(3)因为边坡外面的地基多是没有挖台阶的,上面堆填的松散弃土在大雨后沿山坡下滑时,会使设计边坡以内的部分路基也被牵引而下滑,引起路基顶面开裂,因此当填方地基为斜坡时,在填方路基完成后,对设计边坡外的松散弃土进行清理。
而在对高填方路基基底进行夯实处理时,一般采用压路机进行操作。而压路机是一种以特制钢轮或光面轮胎为作业装置的压实施工机械,广泛应用于道路工程、机场港口、矿山水坝、市政建设等对土石填方及路面铺装材料的压实作业,其作用是增加工作面的密实度,从而提高工作面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增强抗渗透能力和气候稳定性,降低或消除沉陷,最终达到提高工程承载能力、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维修费用的目的。由于压实作业的工况千差万别,压实机械系列和品种规格繁多,可将其简单划分为压路机、夯实机和垃圾压实机等。压路机又分为自行式、手扶式和拖式,夯实机(工作装置为平板)又分为冲击平板夯和振动平板夯等。其中压路机分为静碾光轮压路机、单钢轮振动压路机、双钢轮振动压路机、组合式压路机、轮胎压路机、轻型压路机和其他特种压路机等几大系列。在单钢轮振动压路机的使用过程中,由于转轴会产生大量的热能,进而导致转轴本身温度升高而发生形变,使得为转轴预留的间隙不能满足转轴本身的形变量,导致转轴转动不灵活,影响压路机的工序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高填方路基基底夯实平整装置,避免转轴长时间工作后因受热而发生膨胀影响工作效率,提高转轴振动轮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高填方路基基底夯实平整装置,包括筒体和转动设置在筒体内部的支撑轴,支撑轴的一端贯穿筒体的端部后向外延伸,在所述筒体上安装有卡座,卡座上沿支撑轴的轴向依次设置有内套管和外套管,在内套管和外套管之间形成一个环空,内套管与外套管相对的端面上分别开有多个盲孔,还包括多个调节辊筒,每一个所述调节辊筒的转轴两端分别转动设置在两个相互对应的盲孔内,调节辊筒的外圆周壁与支撑轴的外圆周壁接触,在调节辊筒的转轴两端分别安装有浮动管,在浮动管与盲孔内壁之间通过多个弹簧连接。针对现有技术中高填方路基基底在夯实时平整装置,如压路机轮体的转轴容易出现受热变形等因素,即当支撑轴的工作温度升高时,支撑轴的径向膨胀量大,在外套管上预留间隙的方法不足以补正支撑轴的膨胀量,很容易造成卡座受损,进而降低支撑轴的使用寿命,对此,申请人设计出一种专门用于单钢轮振动压路机使用的轮体,以解决其工作产热高,使用寿命短的问题;工作时,外部的驱动电机带动支撑轴转动,支撑轴转动设置在卡座上,同时调节辊筒的外圆周壁与支撑轴端部的外圆周壁保持接触,在内套管以及外套管相对的端面均上开设多个盲孔,盲孔内壁通过弹簧连接有浮动管,调节辊筒的转轴转动设置在浮动管内,浮动管可使得滚轴实现径向的位移,通过滚轴受支撑轴径向应力的大小或是方向,浮动管进行同向的移动,弹簧被压缩可将支撑轴产生的径向应力缓冲,弹簧回复则可将滚轴复位,以此实现支撑轴在受热发生体积变化时的自动调节,避免对卡座造成较大的损伤,进而延长支撑轴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8807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