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隔音防盗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85250.1 | 申请日: | 2017-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554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唐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都江堰市凯鑫自动门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6B5/11 | 分类号: | E06B5/11;E06B5/20;E06B3/7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音层 铝合金蜂窝 密封框 复合玻璃 密封钢板 外框架 门体 隔音防盗门 门主体 合金蜂窝 抗震性能 门锁结构 密封连接 内芯结构 上下底面 防火胶 隔音门 封闭 包覆 槽状 贴合 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隔音防盗门,包括门主体和设置在门体上的门锁结构;所述门主体包括外框架、设置于外框架左端的复合玻璃层和设置于复合玻璃层右侧的铝合金蜂窝单隔音层合金蜂窝单隔音层得右端设置密封钢板;密封钢板的内侧呈槽状并将铝合金蜂窝单隔音层封闭在内,密封钢板与外框架配合形成一个封闭的门体;在所述铝合金蜂窝单隔音层高度方向的上下底面设置有密封框,密封框将所述的铝合金蜂窝单隔音层包覆在内并通过防火胶密封连接,在密封框的一侧设置与密封框贴合的复合玻璃层。本发明本发明采用铝合金蜂窝单隔音层为内芯结构,大大减轻了传统单隔音门厚重的情况,提高了门体的抗震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盗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单隔音防盗门。
背景技术
门是沟通房屋内外的主要通道,传统的门采用木材制作,因木质门厚度比墙体薄许多,所以说门是房屋最薄弱处。根据房屋使用功能及用途不同,对配置的门也有相应的要求。例如,一些高档办公室、会议室、卧室等场所需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对配置的门除具有原始关拦作用外,还要有防火和单隔音功能。另外,歌厅、舞厅和影剧院等娱乐场所及机房因室内产生噪声大,为了减少室内噪声影响外部环境,通常在这些场所安装已采取单隔音降噪措施的门。当代,在门上作软体包装或设置双道门是最常用的单隔音降噪技术。尽管现有技术结构简单,制作容易,能够有效起到单隔音降噪效果,但是传统的防盗门十分笨重,单隔音、隔震效果欠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隔音防盗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单隔音防盗门,包括门主体和设置在门体上的门锁结构;所述门主体包括外框架、设置于外框架左端的复合玻璃层和设置于复合玻璃层右侧的铝合金蜂窝单隔音层合金蜂窝单隔音层得右端设置密封钢板;密封钢板的内侧呈槽状并将铝合金蜂窝单隔音层封闭在内,密封钢板与外框架配合形成一个封闭的门体;在所述铝合金蜂窝单隔音层高度方向的上下底面设置有密封框,密封框将所述的铝合金蜂窝单隔音层包覆在内并通过防火胶密封连接,在密封框的一侧设置与密封框贴合的复合玻璃层。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铝合金蜂窝单隔音层为双层蜂窝状结构,具体包括上面板、第一蜂窝芯、隔板、第二蜂窝芯和下面板,其中第一蜂窝芯分布在上面板和隔板间,第二蜂窝芯设置在隔板与下面板间,在第一蜂窝芯与第二蜂窝芯的孔洞中填充有岩棉。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复合玻璃层包括固定在凹形边框内的两大小相同的防火玻璃原片,在两防火玻璃原片的外侧均匀镀上耐高温热反射膜镀层,在两防火玻璃原片的边缘之间设置有方框形的低熔点管,在低熔点管内装有发泡剂,两防火玻璃原片及低熔点管之间为中空;在两防火玻璃原片及低熔点管的外缘涂有防火胶层;所述的低熔点管的外表面与两防火玻璃原片的外缘面在竖向上设有间隙,该间隙与两防火玻璃原片形成截面为方形连续闭合的凹槽,凹槽内填充防火胶。
本发明本发明采用铝合金蜂窝单隔音层为内芯结构,大大减轻了传统单隔音门厚重的情况,在蜂窝结构内的岩棉既能够起到保温阻燃的作用,而且对于声音有非常好的吸收作用;采用钢制外框架结构,坚固耐用,固定方便,在门体的外层采用铝合金蜂窝板配合钢板封边一方面能够增加整个门体的强度,同时还大大提高了门体的抗震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铝合金蜂窝单隔音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复合玻璃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都江堰市凯鑫自动门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都江堰市凯鑫自动门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852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