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的安全带的预张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85035.1 | 申请日: | 2017-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886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李仁范;郭东赫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22/46 | 分类号: | B60R22/46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安全带 预张紧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安全带的预张紧器。用于车辆的安全带的预张紧器,其布置在车辆的侧门槛中,并且通过利用火药爆炸力的气体发生器的高压气体将柱塞推入管体而工作以拉动安全带,在柱塞在管体之内通过缆绳连接至安全带的状态下,所述气体发生器构造在支架的一侧,所述预张紧器包括:内部焊接螺母和外部焊接螺母,所述内部焊接螺母和所述外部焊接螺母分别固定至侧门槛的内部侧表面和外部侧表面,其中,通过在所述管体的两个端部的外圆周形成螺纹,通过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穿过侧门槛,所述两个端部分别与所述内部焊接螺母和所述外部焊接螺母接合。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7年4月4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7-0043803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用于所有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安全带的预张紧器。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这样一种用于车辆的安全带的预张紧器,其可以确保车厢内的空间,同时提高车身刚度。
背景技术
通常,当车辆碰撞时,安装在车辆中的安全带通过固定乘客的上身来防止乘客的二次碰撞并减轻冲击。
也就是说,当车辆碰撞时,安全带防止乘客弹出到车辆的外部,目前,将用于固定肩部的肩带与用于固定腰部的腰带相结合的三点式安全带以最普通的形式被广泛地使用。
当车辆碰撞时,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即这样的安全带由于加速度而不能将乘客身体完全地固定到座椅上。
另外,安全带与辅助乘员保护系统(SRS)互锁以减轻施加到乘客的冲击。
在这种情况下,当气囊爆炸时,会发生相当大的冲击,并产生300-400℃的高温。
因此,当安全带松弛地固定乘客时,存在乘客受到气囊的伤害的问题。
为了防止这种问题,将预张紧器应用到安全带。
当检测到碰撞时,预张紧器瞬间拉动以与安全带紧密接触,从而通过安全带牢固地固定乘客。
也就是说,当碰撞检测器检测到车辆碰撞时,其中装入例如火药的气体发生装置工作,因此借助气体的膨胀力通过拉动从而瞬间地与安全带紧密接触,预张紧器保护乘客。
当车辆碰撞时,这种预张紧器对乘客起到重要作用,因此需要研究和开发能够增强使用价值的简单结构。
公开于本发明的背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旨在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安全带的预张紧器,其优点在于,当车辆碰撞时,即使没有单独的加强构件,通过设置固定安全带的缆绳和在车辆宽度方向容纳柱塞的管体,并通过安装管体以穿过车辆的侧门槛,也可以提高侧门槛的刚度。
本发明的致力于进一步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安全带的预张紧器,其优点在于,当后座乘客上车时,通过将管体插入到侧门槛,可以使脚钩现象最小化。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旨在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安全带的预张紧器,其布置在车辆的侧门槛中,并且通过利用火药爆炸力的气体发生器的高压气体将柱塞推入管体而工作以拉动安全带,在柱塞在管体之内通过缆绳连接至安全带的状态下,所述气体发生器构造在支架的一侧,所述预张紧器包括:内部焊接螺母和外部焊接螺母,所述内部焊接螺母和所述外部焊接螺母分别固定至侧门槛的内部侧表面和外部侧表面,其中,通过在所述管体的两个端部的外圆周形成螺纹,通过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穿过侧门槛,所述两个端部分别与所述内部焊接螺母和所述外部焊接螺母接合。
在所述管体的内端部可以形成齿轮齿,所述预张紧器可以进一步包括接合齿轮,所述接合齿轮通过旋转导向件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支架的一侧以与所述齿轮齿接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850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闭锁装置
- 下一篇:设置于交通工具内的安全监测系统、安全监测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