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扬声器用回音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84918.0 | 申请日: | 2017-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869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发明(设计)人: | 邓玉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玉平 |
主分类号: | H04R9/06 | 分类号: | H04R9/06;H04R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500 江苏省泰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扬声 器用 回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回音装置的结构设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汽车扬声器用回音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扬声器的制作工艺和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技术中的汽车扬声器大部分是外磁式扬声器,外磁式扬声器的结构一般包括:盆架、音盆、磁气回路、音圈等,盆架主要用于安装和支撑扬声器内的零部件,盆架包括用于固定音盆的外圈、用于固定磁气回路的内圈以及设置在内圈和外圈之间的连接筋。扬声器面板一般是通过螺纹连接在扬声器上,不便于安装及拆卸,同时,扬声器面板一般是在面板中间开设若干细密扩音孔,这容易在扩音孔上沾染灰尘不易清洗,降低传播的声音效果。针对以上问题,开发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方便实用的汽车扬声器用回音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技术问题,现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方便实用的汽车扬声器用回音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扬声器用回音装置,该回音装置包括:第一回音环、第二回音环、第三回音环,第一回音环和第二回音环之间、第三回音环和第二回音环之间均通过对称设置的弹簧连接,所述第一回音环、第二回音环和第三回音环均为立体环,第一回音环、第二回音环、第三回音环三者的底部直径均大于顶部直径,第一回音环顶部直径大于第二回音环底部直径,第二回音环顶部直径大于第三回音环底部直径,第一回音环、第二回音环、第三回音环三者的侧面轮廓均为圆弧形。
进一步限定,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回音环边缘设置有帽檐,帽檐上对称设置有安装孔。
进一步限定,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回音环上侧面轮廓弧度处处相等,第二回音环上侧面轮廓弧度处处相等,第三回音环上侧面轮廓弧度处处相等。
进一步限定,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回音环、第二回音环、第三回音环三者高度相等。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汽车扬声器用回音装置的结构设计较为合理,通过用弹簧将不等外径的立体圆环片的连接,可方便形成颤音效果或多环回音效果,便于安装和拆卸,易于清理灰尘,方便实用,适宜进一步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中,1.第一回音环,11.弹簧,12.帽檐,2.第二回音环,3.第三回音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并且,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的解决方案所必须的。
实施例一
如附图1、附图2所示的一种汽车扬声器用回音装置,该回音装置包括:第一回音环1、第二回音环2、第三回音环3,第一回音环1和第二回音环2之间、第三回音环3和第二回音环2之间均通过对称设置的弹簧11连接,所述第一回音环1、第二回音环2和第三回音环3均为立体环,第一回音环1、第二回音环 2、第三回音环3三者的底部直径均大于顶部直径,第一回音环1顶部直径大于第二回音环2底部直径,第二回音环2顶部直径大于第三回音环3底部直径,第一回音环1、第二回音环2、第三回音环3三者的侧面轮廓均为圆弧形。
进一步限定,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回音环1边缘设置有帽檐12,帽檐 12上对称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一回音环1上侧面轮廓弧度处处相等,第二回音环2上侧面轮廓弧度处处相等,第三回音环3上侧面轮廓弧度处处相等,所述第一回音环1、第二回音环2、第三回音环3三者高度相等。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玉平,未经邓玉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849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空间曲梁六自由度微位移工作台
- 下一篇:减脂速度评估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