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铊固体废物的处置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84062.7 | 申请日: | 2017-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864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邵立南;杨晓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李闯 |
地址: | 100160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体废物 处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铊固体废物的处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照质量份计,将0.3~0.5份聚丙烯酸酯乳液、0.3~0.5份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乳液、1~2份水泥混合在一起,从而制得热固性包胶材料;将所述热固性包胶材料加入含铊固体废物中进行混合搅拌,再进行养护,从而完成含铊固体废物的处置。本发明不仅降低了药剂消耗量,减少了增容比,而且具有良好的处置效果,处置后废渣中铊污染物的浸出浓度低于《工业废水铊污染物排放标准》(DB44/1989—2017),可以在含铊固体废物治理领域的大规模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铊固体废物处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含铊固体废物的处置方法。
背景技术
2014年湖南省发布了全国第一个工业废水铊污染物排放标准—《工业废水铊污染物排放标准》(DB43/968—2014),2017年广东省发布了更加严格《工业废水铊污染物排放标准》(DB44/1989—2017),这些都对含铊固体废物的安全处置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现有技术中,新建的含铊废水处理技术主要为硫化法+吸附法处理工艺,但该方法有大量含铊硫化废渣产生,采用常规的石灰稳定化和水泥固化等技术,存在着药剂用量高、处置效果差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含铊固体废物处置技术中的药剂用量高、处置效果差等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铊固体废物的处置方法,不仅降低了药剂消耗量,减少了增容比,而且具有良好的处置效果,处置后废渣中铊污染物的浸出浓度低于《工业废水铊污染物排放标准》(DB44/1989—2017),可以在含铊固体废物治理领域的大规模推广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含铊固体废物的处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按照质量份计,将0.3~0.5份聚丙烯酸酯乳液、0.3~0.5份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乳液、1~2份水泥混合在一起,从而制得热固性包胶材料;
步骤B、将所述热固性包胶材料加入含铊固体废物中进行混合搅拌,再进行养护,从而完成含铊固体废物的处置。
优选地,所述热固性包胶材料与晾干的含铊固体废物的质量比为0.1~0.2:1。
优选地,所述养护的养护时间为24~48小时。
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含铊固体废物的处置方法充分利用了热固性包胶材料的固化作用,将热固性包胶材料与自然晾干的含铊固体废物混合搅拌,从而不仅提高了含铊固体废物的安全处置效率,提升了含铊固体废物的稳定化处置效果,而且降低了药剂消耗量,减少了增容比,使处置后废渣中铊污染物的浸出浓度低于《工业废水铊污染物排放标准》(DB44/1989—2017),因此可实现在含铊固体废物治理领域的大规模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下面对本发明所提供的含铊固体废物的处置方法进行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一种含铊固体废物的处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按照质量份计,将0.3~0.5份聚丙烯酸酯乳液、0.3~0.5份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乳液、1~2份水泥混合在一起,从而制得热固性包胶材料。
步骤B、将所述热固性包胶材料加入到自然晾干的含铊固体废物中进行混合搅拌,所述热固性包胶材料与自然晾干的含铊固体废物的质量比为0.1~0.2:1,再进行24~48小时的养护,从而即完成含铊固体废物的处置,得到稳定化后的废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未经北京矿冶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840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