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车定速控制方法及机车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83252.7 | 申请日: | 2017-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523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王佳;黄赫;江帆;张森;黄利辉;郭亮;周开成;刘毅;江伟波;欧阳辉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C17/00 | 分类号: | B61C17/00 |
代理公司: | 11611 北京聿华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哲伟;张文娟<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41200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车 载重 调整系数 定速控制 预设 机车控制系统 非线性调整 函数关系 客运机车 控制模型 曲线确定 速度保持 准确度 平稳性 预设定 定速 输出 | ||
1.一种机车定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一、获取当前机车速度,计算所述当前机车速度与预设机车速度的差值,得到第一速度差值;
步骤二、获取当前机车载重,根据所述当前机车载重和预设非线性调整曲线确定当前调整系数,其中,所述预设非线性调整曲线为机车载重与调整系数之间的函数关系;
步骤三、根据所述第一速度差值和当前调整系数确定第二速度差值,根据所述第二速度差值利用预设定速控制模型输出相应的设定力,从而使得机车的速度保持稳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定速控制模型包括预设PID控制算法,在所述步骤三中,
计算所述第一速度差值与当前调整系数的乘积,得到所述第二速度差值;
根据所述第二速度差值,利用预设PID控制算法输出相应的设定力。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模型选择步骤,根据所述当前机车速度确定当前机车定速控制模型需要采用非线性调整模型还是预设补偿模型,其中,如果当前机车定速模型需要采用非线性调整模型,则执行所述步骤一至步骤三。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补偿模型包括准恒速控制模型。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模型选择步骤中,根据所述第一速度差值确定当前机车定速控制模型,其中,如果所述第一速度差值大于设于速度差值阈值,那么则采用预设补偿模型作为当前机车定速控制模型,如果所述第一速度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速度差值阈值,那么则采用非线性调整模型作为当前机车定速控制模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利用所述预设补偿模型根据当前机车速度速出相应的设定力的过程中,持续获取当前机车速度并重新计算所述第一速度差值,判断所述第一速度差值是否大于设于速度差值阈值,如果是,则继续采用则采用预设补偿模型作为当前机车定速控制模型,否则改为采用非线性调整模型作为当前机车定速控制模型。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牵引制动切换平稳处理步骤,根据机车当前工况,在预设时长内输出预设基础牵引力或预设基础制动力,随后再将机车所输出的牵引力或制动力由所述预设基础牵引力或预设基础制动力调整为所述设定力。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平稳处理步骤,利用预设设定力平稳处理模型对机车当前输出的牵引力或设定力进行处理,从而限定所述设定力的发挥速率。
9.一种机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采用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来进行机车定速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8325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