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串口数据接收方法以及异常监测定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82755.2 | 申请日: | 2017-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582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姚晓阳;吴柏华;班立权;张东方;鲍睿;郜永涛;刘晨勇;杜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22 | 分类号: | G06F11/22;G06F11/30;G06F13/42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华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1 | 代理人: | 张文娟;朱绘 |
地址: | 41200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串口数据 数据接收 数据帧 计时 传输时间间隔 数据传输过程 应用层协议 传输时长 串口通信 故障产生 快速监测 判断数据 通信模块 通信异常 通信原因 异常监测 异常数据 准确定位 字节数据 校验 数据处理 帧接收 总线 预设 检修 查找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串口数据接收方法以及校验定位方法。数据接收方法采用总线上两个字节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来判断数据帧接收,包括:当接收到数据时开始计时;当计时达到预设的一个数据帧的传输时长时停止数据接收,将接收到的数据作为一个数据帧。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无需预先设定应用层协议格式,大大简化了数据传输过程,降低了通信模块数据处理压力;进一步的,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快速监测通信异常并准确定位异常数据源,从而在串口通信故障产生时迅速查找通信原因,提高检修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串口数据接收方法以及异常监测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领域中,串口通信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通信方式,其广泛的应用于人类生产生活中。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串口通信方式存在众多问题。以内燃机车的应用场景为例,由于内燃机车工作条件复杂,各种振动、电磁干扰对总线的通信质量存在较大的影响,因此串口通信过程中有时会发生通信错误。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环境下,当通信出现故障时,微机控制系统仅能简单判断通信故障,无法及时定位故障发生的源头,也就不能立即对通信故障进行有效的针对性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串口数据接收方法,采用总线上两个字节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来判断数据帧接收,包括:
当接收到数据时开始计时;
当计时达到预设的一个数据帧的传输时长时停止数据接收,将接收到的数据作为一个数据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
设计定时器,所述计时器的溢出产生中断时间为串口总线一个数据帧的传输时间;
当接收到串口总线上的一个字节数据的同时清零并启动所述定时器;
若所述定时器未溢出,表示一帧数据未接收完成,继续接收数据;
若所述定时器溢出产生中断,则表示一帧数据接收完成,处理接收到的数据帧。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可实现如本发明所述数据接收方法的程序代码。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数据校验方法,包括:
根据数据帧的传输周期和/或格式校验所述数据帧。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可实现如本发明所述数据校验方法的程序代码。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基于本发明所述方法的数据源定位方法,包括:
根据数据帧的传输周期和/或格式定位所述数据帧的来源。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配置各个数据源的数据帧传输周期和/或数据帧格式。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xml文件配置各个数据源的数据帧传输周期和/或数据帧格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xml文件配置各个数据源的数据帧传输周期、格式;
对串口总线上接收到的数据帧按.xml文件配置的情况进行超时、校验判断,并识别产生该数据帧的数据源;
对产生超时、校验错误的数据帧,记录下产生该帧的数据源,并提示。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可实现如本发明所述数据源定位方法的程序代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827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