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豆腐加工用均质蒸煮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882694.X | 申请日: | 2017-09-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947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 发明(设计)人: | 付光益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里县兴溢诚豆制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3C20/02 | 分类号: | A23C20/02;B01F7/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 地址: | 558000 贵州省黔***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豆腐 工用 均质蒸煮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豆腐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豆腐加工用均质蒸煮装置。
背景技术
豆腐是一种以黄豆为主要原料的食物,起源于中国,在越南、日本和朝鲜半岛也很普遍。豆腐深受我国人民、周边各国、及世界人民的喜爱。发展至今,已品种齐全,花样繁多,俱有风味独特,制作工艺简单食用方便的特点。有高蛋白,低脂肪,降血压,降血脂,降胆固醇的功效。是生熟皆可,老幼皆宜,养生摄生、益寿延年的美食佳品。
在豆腐的加工过程中,需要先对原料进行蒸煮,而传统的蒸煮装置蒸煮效果不理想,不能方便控制蒸煮时间,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豆腐加工用均质蒸煮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豆腐加工用均质蒸煮装置,包括蒸煮箱,所述蒸煮箱的内部中间设置有转动柱,转动柱的下侧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刮板,转动柱的上部穿过蒸煮箱的上侧壁体并与蒸煮箱的上侧壁体相转动连接,转动柱的顶端固定套进双向推力球轴承内,所述蒸煮箱的内部左右对称设置有轴套,轴套的内部设置有转轴,转轴的下部固定安装有搅拌桨,转轴的表面安装有滑键,所述轴套的内壁开设有键槽,所述滑键位于键槽内,所述转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磁铁,位于左侧的第一磁铁和位于右侧的第一磁铁的磁南极和磁北极的方向相反,所述第一磁铁的上部通过螺旋弹簧与轴套的上侧内壁相连接,位于左右侧的两个的轴套分别穿过蒸煮箱的上侧壁体并与蒸煮箱的上侧壁体相转动连接,位于蒸煮箱上侧的两个轴套的表面和转动柱的表面分别固定套接有直齿轮,相邻的两个直齿轮之间相啮合连接,所述蒸煮箱的上部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套接有主动齿轮,位于右侧的轴套的表面固定套接有从动齿轮,从动齿轮和主动齿轮相啮合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的表面上侧固定套接槽轮连接盘,槽轮连接盘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杆,连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槽轮驱动柱,槽轮连接盘的左侧设置有外槽轮,外槽轮的安装孔固定穿过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底端固定套进双向推力球轴承内,转动杆的表面固定套接有转动盘,转动盘的内部均匀固定嵌入四个第二磁铁,相邻的第二磁铁的磁南极和磁北极方向相反,所述蒸煮箱的下侧壁体固定接通有出料管,出料管上安装有第一硬密封球阀所述蒸煮箱的下部设置有第一循环筒,出料管与第一循环筒相接通,所述第一循环筒的下部设置有第二循环筒,第一循环筒的下侧壁体通过两个接通管与第二循环筒的上侧壁体相固定接通,两个接通管分别位于第一循环筒和第二循环筒的左右侧,所述第一循环筒内部设置有第一转动柱,第一转动柱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循环筒的侧壁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循环筒内部设置有第二转动柱,第二转动柱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循环筒的侧壁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柱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段第一螺旋叶片,所述第二转动柱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段第二螺旋叶片,所述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循环筒的左侧安装有驱动装置,所述蒸煮箱的表面安装有加热环,所述第一循环筒和第二循环筒的内壁安装有加热片。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刮板呈与蒸煮箱的侧壁相贴合的L形状。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柱与蒸煮箱的接触处和轴套与蒸煮箱的接触处通过角接触轴承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位于左右侧的所述第二磁铁分别位于两个轴套的正上方。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轴套的材质为奥氏体不锈钢。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安装在第一筒体上的第二电机和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转动柱和第二转动柱的齿轮,两个齿轮相啮合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转动柱相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循环筒的下部右侧固定接通有出料管,出料管上安装有第二硬密封球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里县兴溢诚豆制品有限公司,未经龙里县兴溢诚豆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8269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