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81481.5 | 申请日: | 2017-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5862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史建强;张春磊;周江伟;王长昌;蔡纪卫;徐先伟;鲍庆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12 | 分类号: | H01R13/512;H01R13/02;H02M1/00 |
代理公司: | 青岛清泰联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56 | 代理人: | 刘雁君 |
地址: | 26603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本发明提出一种连接器,包括第一盖体、第二盖体及第一连接排,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于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之间形成有可限制所述第一连接排移动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形成有第一开口端;所述第一连接排套设于所述第一空腔的内部,所述第一连接排对应于所述第一空腔的第一开口端形成有第一连接端部,所述第一连接端部开设有第一固定凹槽,以通过插接铜排与变流器主电路电性连接。本发明能够提高对功率模块的更换及维护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变流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用于使功率模块及变流器主电路间的电流导通。
背景技术
大功率高压变流器在如船舶、风电、轨道交通等领域都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其内部功率模块是整个变流器逆变或整流功能的核心单元,且常常作为一个整体模块与变流器主电路进行连接。
目前,功率模块对外部主电路接口大多采用低感母排开孔加螺栓紧固的结构形式,在内部功率模块装入变流器时使用较多螺栓来与外部铜排或者电缆连接。
然而,由于变流器的安装空间狭小,因此螺栓的紧固、拆卸操作极其不便,尤其在现场对变流器内部功率模块进行更换时,如维护响应速度过慢,会严重影响现场变流器的维护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功率模块与变流器主电路的连接方式不利于对功率模块更换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能够提高对功率模块的更换及维护效率的连接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连接器,包括第一盖体、第二盖体及第一连接排,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于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之间形成有可限制所述第一连接排移动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形成有第一开口端;所述第一连接排套设于所述第一空腔的内部,所述第一连接排对应于所述第一空腔的第一开口端形成有第一连接端部,所述第一连接端部开设有第一固定凹槽,以通过插接铜排与变流器主电路电性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空腔的内壁与所述第一连接排之间均形成有间隙,以使所述第一连接排沿多个方向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盖体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排的侧面形成有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凸起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限位凸起间隔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空腔形成有第二开口端,所述第一连接排对应于所述第一空腔的第二开口端形成有第二连接端部,以通过固定连接铜排与功率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部包括多个可固定铜排的第一固定块,多个所述第一固定块间隔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盖体的端部对应于所述第一连接端部开设有第一沟槽,所述第一沟槽的开口朝向与所述第一空腔的第一开口端朝向相对应。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盖体上开设有第二沟槽,所述第二沟槽开设于所述第二盖体与所述第一盖体接触的端面上。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盖体的端部开设有第三沟槽,所述第三沟槽的朝向与所述第一空腔的第一开口端相对应。
作为优选,本发明还包括第三盖体及第二连接排,所述第三盖体与所述第一盖体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盖体的两个侧方,所述第三盖体与所述第一盖体于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盖体与所述第一盖体之间形成有可限制所述第二连接排移动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形成有第三开口端;所述第二连接排套设于所述第二空腔的内部,所述第二连接排对应于所述第二空腔的第三开口端形成有第三连接端部,所述第三连接端部开设有第二固定凹槽,以通过插接铜排与变流器主电路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814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共享电瓶车充电插座
- 下一篇:墙壁电气摄影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