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滑玻璃加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81424.7 | 申请日: | 2017-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518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李锦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泰升玻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C17/34 | 分类号: | C03C17/34;C09K3/14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永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00 | 代理人: | 何新华 |
地址: | 523981***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滑 玻璃 加工 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滑玻璃加工工艺,将废弃的超白玻通过玻璃粉碎设备粉碎成玻璃粉末;将玻璃粉末、荧光粉、硅胶粒混合组成防滑材料;将玻璃的一侧表面清洗、烘干;在玻璃的洁净表面贴上一层带镂空图案的胶膜;在胶膜上镂空图案的位置刷上一层胶水,胶水与玻璃的洁净表面接触,在镂空的位置撒上防滑材料;取走胶膜将带防滑材料的玻璃加热,对胶水进行烘干;对玻璃带防滑材料的一表面印上一层彩色油墨,烘干;对玻璃带彩色油墨的一表面网印上一层陶瓷膜,烘干,即得。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采用玻璃废料转化成防滑玻璃的加工元素,应用到防滑玻璃中,一方面实现防滑、装饰的目的,另一方面实现环保、降低生产损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滑玻璃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保护资源、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现代玻璃工业正面临着回收利用玻璃生产废料的严峻挑战。在玻璃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废料,包括废水、废气和固体废料,而废水、废气又可再次循环生成固体废料。有些固体废料含有有毒物质,要生产厂家进行特殊处理,这样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而将有毒废料深埋也不是最终解决方法。对于厂家来说,保证有毒废料的长期掩埋,不被挖掘是一种责任,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因为玻璃生产废料来自生产过程,所以含有许多有利用价值的元素和化合物,但是往往它们又比某些其它物质污染,所以处理起来并不容易。在国外,许多研究机构都在致力于玻璃生产废料的处理与利用的研究。玻璃生产废料的回收利用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环境,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现有技术中,对于玻璃生产加工企业,在加工的过程中必定会产生玻璃废料,对于这些玻璃废料的处理方式一般是采用较低的价格出售给回收工厂进行回收,而回收的价格并不高,对企业的经济效率并无多大的提高。而对于一些功能性玻璃,例如防滑、装饰玻璃产品,为了增强产品的设计感,企业还需要对外采购各种新型材料应用在玻璃产品上,对于产品的生产成本不断地提高。鉴于这种情况,如何能够将这些玻璃废料实现环保再利用,是加工企业不断创新的方向。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滑玻璃加工工艺,通过采用玻璃废料转化成防滑玻璃的加工元素,应用到防滑玻璃中,一方面实现防滑、装饰的目的,另一方面实现环保、降低生产损耗。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滑玻璃加工工艺,包括以下的工艺步骤:
(1)将废弃的超白玻通过玻璃粉碎设备粉碎成玻璃粉末;
(2)将玻璃粉末、荧光粉、硅胶粒混合组成防滑材料,充分搅拌混合,其中,玻璃粉末为15-20份,荧光粉为5-8份,硅胶粒为3-5份;
(3)将玻璃的一侧表面清洗、烘干,形成洁净表面;
(4)在玻璃的洁净表面贴上一层带镂空图案的胶膜;
(5)在步骤(4)中胶膜上镂空图案的位置刷上一层胶水,胶水与玻璃的洁净表面接触,接着,在镂空的位置撒上步骤(2)中的防滑材料;
(6)取走胶膜,将步骤(5)中带防滑材料的玻璃加热,对胶水进行烘干,再自然降温;
(7)对完成步骤(6)的玻璃带防滑材料的一表面印上一层彩色油墨,烘干;
(8)对完成步骤(7)的玻璃带彩色油墨的一表面网印上一层陶瓷膜,烘干,即得。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步骤(1)中的玻璃粉末平均粒径小于10nm。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步骤(2)中硅胶粒的平均粒径小于20nm。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步骤(2)中玻璃粉末为17份,荧光粉为6.5份,硅胶粒为4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步骤(3)中的玻璃采用钢化玻璃。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步骤(4)中的胶膜为可循环再用胶膜,所述胶膜的厚度为0.5-1.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泰升玻璃有限公司,未经东莞泰升玻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814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背负式手动喷雾器
- 下一篇:一种喷雾器组合式唧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