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磁吸附爬壁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80786.4 | 申请日: | 2017-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326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绪;王力;李秋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高知识产权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1/02 | 分类号: | G05D1/0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权航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2280 | 代理人: | 袁兴隆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吸附 机器人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磁吸式爬壁机器人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爬壁机器人可以在垂直壁上攀爬并完成作业的自动化机器人。爬壁机器人又称为壁面移动机器人,因为垂直壁面作业超出人的极限,因此在国外又称为极限作业机器人。现有的磁吸附爬壁机器人,由于其磁场固定,因此,当机器人装载作业工具或其他物品后,如果物品重量较大,则可能导致机器人在攀爬过程中造成脱落,造成严重后果,如果在空载状态时,由于磁铁和导磁壁面吸附力较大,机器人运动时需要克服吸附的阻力,从而导致机器人效果过大,造成能源浪费,同时影响机器人的工作时间。
同时,由于攀爬壁面并不始终是直的,当壁面出现障碍物时,现有的爬壁机器人滚轮往往会无法翻越障碍物,或者由于机器人底部高度的限制,导致机器人无法翻越障碍物,限制了机器人的工作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磁吸式爬壁机器人的控制方法,该方法不但有效防止磁吸附爬壁机器人坠落,保障机器人稳定工作,同时可以使机器人顺利翻越障碍物。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磁吸附爬壁机器人的控制方法,所述机器人包括本体、设置在本体底部的距离探测器、电磁铁、升降组件以及越障轮组件,设置在本体上部的压力传感器,位于本体前部的障碍物传感器,以及设置在本体内部的控制器和存储器;其中,所述越障轮组件包括倒“V”形结构的支撑座、旋转轴以及滚轮,所述支撑座的上端通过旋转轴铰接在所述升降组件上,所述支撑座的下端连接滚轮;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机器人准备工作时,先将机器人设置在平地上,检测压力传感器的数据并传输至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依据压力传感器的数据计算机器人装载物品后的总重力并存储至存储器;
B.将机器人吸附于垂直设置的导磁体上,控制器依据机器人的总重力确定通过电磁铁的初始电流,从而使机器人吸附于导磁体上;
C.机器人沿着导磁体运动时,所述距离探测器检测本体底部距离导磁体的距离,并将距离信息传输至控制器,同时,所述障碍物传感器对前方物体的高度进行检测,并将障碍物高度信息传输至控制器;
D.当障碍物传感器检测到前方的障碍物高度大于预设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升降组件升起,使机器人底部与壁面保持预设高度;同时所述控制器依据存储器中的对照表调节通过电磁铁的电流。
优选的,所述电磁铁距离导磁体的距离为6-10mm。
优选的,所述机器人装载货物后的总重力为G,所述电磁铁的吸附力T=KG,3<K<10。
优选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固定杆以及升降杆,所述驱动电机设于所述本体内部,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杆做竖直方向的上下运动,所述升降杆可升降的套设在所述固定杆内。
优选的,所述障碍物传感器为超声波传感器,所述超声波传感器用于检测来自障碍物的反射波。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机器人先计算装载物品后的总重力,然后依据总重力确定电磁铁的工作电流,从而使得产品更加稳定工作。机器人运动时,距离探测器检测本体底部距离导磁体的距离,并将距离信息传输至控制器,同时,障碍物传感器对前方物体的高度进行检测,并将障碍物高度信息传输至控制器;当障碍物传感器检测到前方的障碍物高度大于预设值时,机器人底部抬高,同时调节通过电磁铁的电流,从而改变吸附力,有效防止机器人裂痕造成的机器人坠落;当障碍物传感器检测到前方的障碍物高度小于预设值时,通过越障轮组件可轻松翻越较低高度的障碍物,并且电流是动态调节的,使得吸附力不会过大,机器人的运动不会造成能源浪费。
2、电磁铁距离导磁体的距离为6-10mm,如果大于10mm,则磁场不够集中,造成能源浪费,如果小于6mm,则可能由于壁面的不平整造成干涉。
3、所述机器人装载货物后的总重力为G,所述电磁铁的吸附力T=KG,3<K<10,若干K<3,机器人工作不稳定,可能由于某些意外原因导致机器人坠落,如果K>10,则机器人沿壁面运动的阻力较大,造成能源浪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高知识产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中高知识产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807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