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显示装置的电路及相关的信号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79750.4 | 申请日: | 2017-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612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杨子颐;赖科印;童泰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14 | 分类号: | H04N5/14;H04N5/44;H04N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汤在彦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噪声 电路 噪声检测电路 排序电路 显示装置 信号处理 选择电路 排序 噪声检测 接收器 脉冲式 应用 | ||
本发明揭示一种应用于一显示装置的一接收器的电路及相关的信号处理方法,其包含有一噪声检测电路以及一临界值决定电路,其中该噪声检测电路用以对一接收信号进行噪声检测以分别产生多个噪声强度值;以及该临界值决定电路用以根据该多个噪声强度值来决定一临界值,以供判断该接收信号是否具有脉冲式干扰。该临界值决定电路包含有一排序电路以及一选择电路,其中该排序电路用以将该多个噪声强度值进行排序;以及该选择电路用以选择该多个噪声强度值中排序第M的噪声强度值以作为一特定噪声强度值,其中该临界值决定电路并依据该特定噪声强度值决定该临界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显示装置内部的信号处理,尤指一种应用于显示装置的有关于脉冲式干扰检测的电路及相关的信号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第二代数字移动电视标准(DVB-T2)中,脉冲式干扰(impulsive interference)被视为一种严重影响影像显示的问题,其中脉冲式干扰具有突发性及周期性的强大振幅,且通常由周遭环境所产生,例如运转中的洗衣机、洗碗机、以及呼啸而过的汽车…等等。若能有效检测脉冲式干扰,则有机会据以控制后续电路的信号处理方式以降低脉冲式干扰的影响。在先前技术中,是透过检测信号中的噪声强度是否高于一固定的临界值来判断是否具有脉冲式干扰,然而这种脉冲式干扰的判断方有可能产生误判。举例来说,当该临界值被设定的偏高且信号所具有的脉冲式干扰的能量较弱时,这些脉冲式干扰可能会因为低于该临界值而被视为一般噪声的一部分,进而导致无法正确的决定出信号是否具有脉冲式干扰;另一方面,若是该临界值被设定的偏低,则有可能会将一般噪声误判为脉冲式干扰。如上所述,如何决定出一个适当的临界值来判断信号是否具有脉冲式干扰,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显示装置的电路及相关的信号处理方法,其可以决定出最适合的临界值,以供准确地判断出接收信号是否受到脉冲式干扰,以解决先前技术中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应用于一显示装置的一接收器的电路,其包含有一噪声检测电路以及一临界值决定电路,其中该噪声检测电路用以对一接收信号进行噪声检测以分别产生多个噪声强度值;以及该临界值决定电路耦接于该噪声检测电路,且用以根据该多个噪声强度值来决定一临界值,其中该临界值被用来判断该接收信号是否具有脉冲式干扰。在一实施例中,该临界值决定电路包含有一排序电路以及一选择电路,其中该排序电路耦接于该噪声检测电路,且用以将该多个噪声强度值进行排序;以及该选择电路耦接于该排序电路,且用以选择该多个噪声强度值中具有排序第M的噪声强度值以作为一特定噪声强度值,其中该临界值决定电路并依据该特定噪声强度值决定该临界值。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揭示了一种应用于一显示装置的一接收器的信号处理方法,其包含有以下步骤:对一接收信号进行噪声检测以分别产生多个噪声强度值;将该多个噪声强度值进行排序;选择该多个噪声强度值中具有第N小的噪声强度值,以作为一特定噪声强度值;以及根据该特定噪声强度值来决定一临界值,其中该临界值被用来判断该接收信号是否具有脉冲式干扰。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应用在一显示装置的接收器的电路的方块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临界值决定电路的一实施例的排序电路以及选择电路的实施范例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多个噪声强度值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排序电路以及选择电路的实施范例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应用于一显示装置的信号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接收器的示意图。
图7所示为频域信号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0 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797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