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漆包线回收金属导体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78720.1 | 申请日: | 2017-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598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1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兴;张芳旗;张志杰;林世伟;许志玮;吕亭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亚电线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5/00 | 分类号: | H01B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吴红林;姚亮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漆包线 回收 金属 导体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自漆包线回收金属导体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将漆包线置于热源环境中,得到经热处理的漆包线,其包括金属导体与经热解碳化的漆膜;再将经热处理的漆包线置入含有至少一种具磺酸基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中,藉此分离所述经热解碳化的漆膜与所述金属导体,且所述金属导体表面形成有包含所述具磺酸基的化合物的保护膜;最后将金属导体自所述水溶液中取出,完成金属导体的回收工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线圈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将电子线圈的组成材料—漆包线收集后,自漆包线中回收金属导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漆包线为电子、电机器材的上游原料,其应用对象诸如:电机业、电器业、电子零组件业、车用电子、汽车电装产业、发输配电电机业及电子产品业,范围相当广泛。故漆包线虽为传统工业的产品,却是电子、电机器材等先进技术在电磁转换方面不可或缺的基本材料。
漆包线的组成为在高纯度、高导电率的金属导体表面涂布一层漆膜,待漆膜经烘干后而成形;依据涂布的漆膜的种类与厚度不同,各漆包线的耐热等级亦有所差异,从而能够适用在不同的用途。
为能将漆包线中的金属导体回收再利用,必须先将漆包线的漆膜自金属导体表面分离。现有技术最初采用机械剥漆法,即利用削刀刮除漆包线中金属导体表面的漆膜。然而,机械剥漆法仅适用于去除少量、小范围的漆包线的漆膜,不适于剥除大量漆包线的漆膜。
此外,现有技术另提供一种化学剥漆法,其是将漆包线浸泡于热碱溶液脱漆剂、酸性脱漆剂或有机溶剂脱漆剂中,通过溶解、渗透、溶胀、剥离等一系列物理、化学过程实现脱漆作用。碱性脱漆剂使用时一般需要加热,利用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等强碱与漆膜的基团反应,再由热碱蒸汽使漆膜失去强度并使其与金属导体间的附着力降低,达到脱漆效果,然而热碱蒸气使得脱漆过程具有危害性。酸性脱漆剂使用浓硝酸、浓硫酸与浓盐酸等强酸溶液浸泡漆包线以分解金属导体表面的漆膜,然而,采用上述强酸溶液浸泡漆包线也会腐蚀金属导体,影响回收得到的金属导体的质量,且上述强酸易挥发产生酸雾污染环境。有机溶剂脱漆剂的主溶剂一般为苯、烃、酮及醚类,二氯甲烷与三氯甲烷是其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主要有机溶剂,因其可快速渗入并软化漆膜涂层而达到脱漆效果,但此类有机溶液脱漆剂一般具有很高的挥发性与致癌性。化学剥漆法使用的化学物质因其职业危害性和环境污染性而需要被严格管制,而经多次使用后已失效的化学剥漆剂仍具有相当危害性与环境污染性,废弃物处理成本高,若未妥善处理更将造成环境危害。因此化学剥漆剂用在大量漆包线的金属导体回收上,并不具有经济价值,更将造成环境污染隐忧。
另若欲将大量的高纯度金属导体回收再利用,现有技术一般会采用高温熔融方式,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开第201246232号所揭示,在金属导体熔融的高温下让漆包线的漆膜完全裂化分解,避免漆膜因裂解不完全继续附着于金属导体表面,再于1200℃至1300℃的温度下将熔融状态的金属导体自熔渣中与漆膜残渣分离回收,最终自漆包线中回收得到金属导体。但现有技术以高温熔融方式回收漆包线的金属导体存在以下缺点:在漆膜被高温熔融的过程中会释放有害气体,致使空气遭受有害气体的污染;且由熔渣中分离回收取得的金属导体,难以完全将漆膜的残渣分离干净,导致金属导体的纯度降低,影响金属导体回收再利用的价值。且长时间以高温熔融方式来回收大量漆包线的金属导体相当耗能,故仍有其改良的必要。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所面临的技术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良漆包线的金属导体的回收方法,藉此克服现有技术的金属导体回收产物纯度不足以及回收工艺中产生环境污染源等缺陷。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升漆包线的金属导体的回收率,使大量的漆包线的漆膜可以被快速剥除,并且顺利回收高纯度的金属导体。
本发明再一目的在于避免使用具有强烈腐蚀性的强酸回收漆包线的金属导体,藉以改善回收漆包线的金属导体的工艺安全性。
为达成前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自漆包线回收金属导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准备漆包线,其包含金属导体以及漆膜,所述漆膜包覆于所述金属导体的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亚电线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亚电线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787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速生产线缆的成缆机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缆回收分线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