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相位调制和光纤腔孤子的间隔可调光频梳及产生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76052.9 | 申请日: | 2017-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086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孟洲;张学亮;熊水东;胡晓阳;姚琼;路阳;彭承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F1/35 | 分类号: | G02F1/35;H01S3/00;H01S3/13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50 | 代理人: | 潘聪聪 |
地址: | 41007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相位 调制 光纤 孤子 间隔 调光 产生 方法 | ||
1.一种基于相位调制和光纤腔孤子的间隔可调光频梳,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频梳由窄线宽可调谐激光器(01)、相位调制器(02)、增益可调掺铒光纤放大器(03)、窄带光纤滤波器(04)、偏振控制器(05)、第一光纤耦合器(06)、光隔离器(07)、第二光纤耦合器(08)、主光纤(09)、可调光衰减器(10)、第一光电探测器(11)、激光频率锁定系统(12)、第二光电探测器(13)、高速示波器(14)、数据存储及处理系统(15)、脉冲波形发生器(16)和电学放大器(17)组成,所述窄线宽可调谐激光器(01)的光纤输出端口连接至相位调制器(02)的光纤输入端口,所述相位调制器(02)的光纤输出端口通过增益可调掺铒光纤放大器(03)连接至窄带光纤滤波器(04)的光纤输入端口,所述窄带光纤滤波器(04)的光纤输出端口通过偏振控制器(05)连接至第一光纤耦合器(06)的第一端口(061),所述第一光纤耦合器(06)的第四端口(064)通过光隔离器(07)连接至第二光纤耦合器(08)的第一端口(081),所述第二光纤耦合器(08)的第二端口(082)通过主光纤(09)连接至第一光纤耦合器(06)的第三端口(063),所述第一光纤耦合器(06)的第二端口(062)通过可调光衰减器(10)连接至第一光电探测器(11)的输入端口,所述第一光电探测器(11)的输出端口通过激光频率锁定系统(12)连接至窄线宽可调谐激光器(01)的调谐端口,所述第二光纤耦合器(08)的第四端口(084)连接至第二光电探测器(13)的输入端口,所述第二光电探测器(13)的输出端口连接至高速示波器(14)的输入端口,所述高速示波器(14)的数据输出端口连接至数据存储及处理系统(15),所述脉冲波形发生器(16)通过电学放大器(17)连接至相位调制器(02)的射频端口,所述脉冲波形发生器(16)通过连接电缆连接至高速示波器(14)以实现触发功能,所述第一光纤耦合器(06)、光隔离器(07)、第二光纤耦合器(08)和主光纤(09)组成环形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相位调制和光纤腔孤子的间隔可调光频梳,其特征在于:所述窄线宽可调谐激光器(01)的波长位于C波段,线宽小于1kHz,光功率大于10mW,调谐范围大于18pm,调谐带宽大于100Hz。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相位调制和光纤腔孤子的间隔可调光频梳,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位调制器(02)的调制带宽在C波段,大于10GHz,半波电压Vπ小于5V,插入损耗小于3dB。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相位调制和光纤腔孤子的间隔可调光频梳,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益可调掺铒光纤放大器(03)的最大输出光功率为32dB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相位调制和光纤腔孤子的间隔可调光频梳,其特征在于:所述窄带光纤滤波器(04)的中心波长与窄线宽可调谐激光器(01)的波长一致,带宽小于0.8n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相位调制和光纤腔孤子的间隔可调光频梳,其特征在于:所述窄带光纤滤波器(04)光纤输出端口的光功率应保证能够在环形腔内产生腔孤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基于相位调制和光纤腔孤子的间隔可调光频梳,其特征在于:所述窄带光纤滤波器(04)光纤输出端口的光功率为1W。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相位调制和光纤腔孤子的间隔可调光频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纤耦合器(06)的耦合方式为2×2,分束比为90:10,其中第一端口(061)为输入端口,第二端口(062)为相对于输入端口的90%输出端口,第四端口(064)为相对于输入端口的10%输出端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相位调制和光纤腔孤子的间隔可调光频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纤耦合器(08)的耦合方式为2×2,分束比为99:1,其中第一端口(081)为输入端口,第二端口(082)为相对于输入端口的99%输出端口,第四端口(084)为相对于输入端口的1%输出端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7605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