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侵入岩发育区的断层地震解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75543.1 | 申请日: | 2017-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730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梁兵;陈军;张雅君;周彬;熊光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30 | 分类号: | G01V1/3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董旭东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侵入 突变点 断层 断层地震 断层解释 相邻地震 发育 地震 低信噪比 地震反射 断点位置 结合区域 振幅变化 资料解释 应力场 轴倾角 标定 同向 围岩 主频 断裂 帮助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侵入岩发育区的断层地震解释方法,其先进行侵入岩地震标定及解释:然后识别侵入岩地震相突变点,相邻地震道振幅变化大于5%、相邻地震道主频变化大于15%及同向轴倾角在某一道两侧变化大于20%,三者满足其中之一即可认为突变点;最后进行断层解释,结合区域构造应力场认识和断裂发育规律解释断层的走向。本发明直接利用了侵入岩本身较好的地震反射现象来帮助识别断层,避免了以往用围岩低信噪比资料解释断层,解释方案更可靠;采用地震相突变点确定的断点位置更加准确,提高了断层解释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涉及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侵入岩发育的地震资料低信噪比地区断层识别的方法。
背景技术
侵入岩是地壳深处或上地幔的岩浆向地壳表层运移,并在地壳中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
侵入岩通常为高速致密的岩石,密度一般为2.6~2.9g/cm3,速度范围一般为5000~6000m/s。砂泥岩地层的密度为2.2~2.5g/cm3,速度一般为3000~4000m/s。因此侵入岩与砂泥质围岩间通常存在明显的波阻抗差,在地震剖面上常表现为中低频、强振幅,连续性好的反射特征。当侵入岩侵入勘探目的层附近时,由于其穿层的角度和厚度不稳定,其地震屏蔽和干涉作用掩盖了勘探目的层的反射特征和产状,并且使断层两侧的同一地层界面的地震响应在横向上失去了通常具有的相似特征。在构造解释过程中造成层位和断层识别困难,影响了油气圈闭的落实。
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及原因:常规的地震解释中,断层解释主要是根据地震同向轴的中断、分叉及产状变化等等信息来确定。但在火成岩侵入区,由于后期岩浆在早期已经定型的断裂构造中无序穿插,相当于在早期沉积地层和断裂系统中楔进一套或多套产状和厚度随机变化的高速岩层。这套高速岩层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中低频、强振幅,连续性好的反射特征,并且对正常沉积地层和断层反射有强烈的屏蔽和干涉作用,使得无法用常规断层解释方法判别断层的存在和位置,严重影响了断块圈闭的识别。多年来,在侵入岩发育区,由于断层解释的失误造成钻探与设计偏差较多,制约了油气发现的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侵入岩发育区的断层地震解释方法,为火山活动频繁地区的地震解释提供一种快速、有效、准确地识别断层的方法,以实现油田复杂断块的精细勘探开发。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侵入岩发育区的断层地震解释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侵入岩地震标定及解释:在地震资料上根据地震反射特征进行侵入岩剖面和平面追踪解释;把井中识别出的侵入岩利用时深转换在地震数据中进行标定及侵入岩顶面的追踪;
2)侵入岩地震相突变点识别:采用对比观察和沿层地震属性提取手段确定侵入岩地震相突变点及分布,获得地震相突变疑似点,再根据侵入岩顶面解释成果提取沿层时窗属性判断得到地震相突变点;地震相突变点的判别指标为:相邻地震道振幅变化大于5%、相邻地震道主频变化大于15%及同向轴倾角在某一道两侧变化大于20%,三者满足其中之一即可认为突变点;
3)断层解释:利用建立的侵入岩发育区断层识别模式和侵入岩地震属性发现的突变点确定断层位置;再利地震属性平面图上突变点分布状况,结合区域构造应力场认识和断裂发育规律解释断层的走向。
上述步骤1)中侵入岩地震标定时,在已钻井的测井数据中,以声波、密度、自然伽马、电阻率确定侵入岩的位置,密度值区间为2.6~2.9g/cm3,声波速度值区间为50~60ft/m,自然伽马曲线上在30~45API,在电阻率曲线上表现尖刀状,且电阻率为20Ω•m以上的位置为侵入岩所在位置。
上述步骤2)中,时窗的选取以包含区内侵入岩最大钻遇厚度的双程旅行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755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绕射系数求解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边坡地震稳定性的时频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