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效固定重金属的动物炭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875485.2 | 申请日: | 2017-09-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504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 发明(设计)人: | 邱宇平;雷思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J20/20 | 分类号: | B01J20/20;C02F1/28;B01J20/30;C02F101/2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褚明伟 |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羟基磷灰石 高效固定 重金属 制备 重金属污染物 磷酸盐沉淀 阳离子交换 重金属离子 重金属吸附 最大吸附量 动物器官 动物尸体 动物组织 固定机理 固定效果 绿色环保 碳复合物 无定形碳 元素碳 热解 吸附 还原 应用 缺氧 | ||
本发明涉及高效固定重金属的动物炭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通过对动物尸体或动物器官或动物组织的缺氧热解得到钙/磷/碳复合物,即动物炭,它具有相对较高的钙、磷含量和较低的碳含量,主要成分为羟基磷灰石和无定形碳。动物炭可以高效固定多种重金属污染物;并且对于不同的重金属离子,呈现出不同的固定机理。Pb(II)与羟基磷灰石作用,生成磷酸盐沉淀;Cd(II)或Cu(II)能与羟基磷灰石作用,发生阳离子交换;而Hg(II)容易在元素碳表面发生吸附和还原。动物炭对Pb(II),Cd(II),Cu(II)和Hg(II)的最大吸附量分别达到3.10,0.89,1.17和0.36mmol/g。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绿色环保,对多种重金属吸附固定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重金属污染原位修复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固定重金属的动物炭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生物炭是由环境生物质低温热解得到的一类多孔碳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重金属污染修复领域。不同原材料制备的生物炭性质差异很大,表现出不同的重金属修复潜力。例如,秸秆制备的生物炭具有较高的硅含量,而碳含量较低,对重金属的固定效果不佳。木质生物炭富含碳元素,比表面积较大,且含有丰富的表面官能团,可以通过静电作用、离子交换、表面络合等作用吸附重金属;但这些作用部分可逆,因此重金属容易解吸。
粪便生物炭与植物源生物炭差异较大,由相对较少的碳元素和复杂的无机矿物组成。尽管比表面积较小,但粪便炭中的碳酸盐和磷酸盐成分能通过沉淀作用等与重金属结合,尤其是形成的磷酸盐沉淀(如氯磷铅矿,Pb5(PO4)3Cl)溶解度很低,对重金属固定非常有效。但粪便炭的应用存在着一些问题:新鲜粪便的含水量较高(62%-87%),热解过程需要较多的热量;自身重金属含量较高,有成为重金属污染源的潜在可能;另外,磷含量不高(一般低于3.3%),与天然高磷含量的修复材料相比没有优势。
我国是畜牧业大国,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5年底我国牲畜饲养总数达到约8.8亿头,若以死亡率5%计,则有超过4千万头牲畜尸体需要妥善处理。以往广泛采取的方法是填埋,这种方法虽然操作简单,但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而且无法消灭病原体,因而逐渐被取代。堆肥处理被证实可以有效地灭活病原微生物,但持续周期较长,对动物体的大小有一定要求,且无法杀灭引起疯牛病的朊病毒。碱水解对病死动物尸体的灭菌效果非常好,但需要消耗化学试剂,产生大量碱液,仍处于试验研究阶段。另一方面,菜市场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腐坏肉类等动物组织,也需要适当的处理措施。
中国专利CN104923159A公开了一种鱼骨炭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及在重金属废水中的应用,包括以下步骤:1)除杂,将获取的鱼骨原料在水中进行搅拌、烫洗,去除杂质;2)干燥,将除杂后的鱼骨置于烘箱中进行烘干;3)粉碎,将烘干的鱼骨用粉碎机粉碎,得到鱼骨粉作为吸附剂原料;4)高温焙烧,将制备好的鱼骨粉进行高温焙烧炭化,然后自然冷却到室温后取出,即得到鱼骨炭吸附剂。
中国专利CN103121681A公开了一种高性能骨炭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首先将经过脱脂脱胶的动物骨头破碎成1-5mm的颗粒;然后将颗粒状动物骨头送入碳化活化炉内,炉温以5-10℃/min升温至500℃-550℃后加入复合活化剂,继续升温至650℃-750℃后保持恒温1-3小时;使炉温快速冷却至150℃-180℃后停止输入复合活化剂,在炉温冷却至100℃以下后出料;将碳化活化后的骨炭加入碱性水溶液中通入蒸汽煮洗5-10次;煮洗后的骨炭放入二氧化碳水溶液中漂洗5-10次将pH值调整为7.0-8.0;漂洗后捞出晾干或烘干后即得成品高性能骨炭。
以上两个专利均需要对骨头进行除杂、破碎等预处理,同时焙烧或碳化的工艺较为复杂。此外,以上两个专利均是对于骨头的碳化,并需要将杂质(比如骨头上的肉、组织或胶质)等去除,不能实现肉、组织或胶质的同时碳化,导致动物的肉、组织或胶质等没有得到很好利用。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754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