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梭形纳米胶束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74636.2 | 申请日: | 2017-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032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3 |
发明(设计)人: | 苏小舟;栗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原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C08L89/00 | 分类号: | C08L89/00;C08K5/07;B82Y30/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5 | 代理人: | 孙诗雨;李宣宣 |
地址: | 451191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梭形 丝胶蛋白溶液 蛋白溶液 混合溶液 酸法明胶 组装 纳米复合 纳米胶束 胶束 形貌 电化学稳定性 存储稳定性 复合胶束 去离子水 丝胶蛋白 自组装体 等电点 水中 稀释 蛋白质 离子 配制 蛋白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梭形纳米胶束的制备方法,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没有利用不同蛋白质来组装各种形貌及不同性质的自组装体。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①制备丝胶蛋白溶液和酸法明胶蛋白溶液:将丝胶蛋白加入去离子水中,制备质量浓度为0.5‑1.5%的丝胶蛋白溶液;同时使用去离子水配制浓度为0.5‑1.5%的酸法明胶蛋白溶液;②将步骤①制备的丝胶蛋白溶液和酸法明胶蛋白溶液混合制得混合溶液,并将混合溶液的pH值调节至两种蛋白的等电点之间;③组装梭形纳米复合胶束:将步骤②制得的混合溶液搅拌均匀后在恒温下进行组装,组装时间12‑18小时得到梭形纳米复合胶束。该复合胶束呈现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稀释稳定性及存储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合物纳米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使用丝胶蛋白及酸法明胶制备一种梭形纳米胶束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合物自组装是指大分子在氢键及静电相互作用、疏水相互作用及范德华力等弱相互作用力推动下,自发形成热力学稳定的有序分子结构的过程。近年来自组装技术已经在科学领域引起了广泛重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相关的研究对于设计结构高度有序、功能可控的高分子聚集体和新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聚合物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共价键胶束组装、非均相聚合法、模板法、非共价键胶束自组装及微相分离-化学处理法这五种制备方法。本发明属于嵌段聚合物非共价键自组装范围,即利用导致分子缔合的静电相互作用、氢键作用、疏水相互作用及范德华力作用制备具有一定形貌的聚合物组装体,利用此种方法可以制备纳米球、纳米管、囊泡、棒状等纳米组装体,其中通过控制嵌段共聚物组成、链段比例、浓度、温度、pH值等因素可以对组装体的形貌进行控制。
目前人们可以利用PS-b-PAA、苯乙烯和马来酸酐、聚苯乙烯与4-乙烯基吡啶等合成有机物组装不同形貌的自组装体及纳米材料。蛋白质属于高分子聚合物材料,也属于嵌段共聚物,其具有一定结构的蛋白质可以在溶液中自发组装成一定形貌的组装体,而蛋白质之间的组装至今无人研究,其组装过程不仅受到蛋白质本身链段差异的影响,还受到蛋白质二三级及高级结构的影响,因此其组装规律非常复杂,目前未见到任何利用不同蛋白质来组装各种形貌及不同性质的自组装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没有利用不同蛋白质来组装各种形貌及不同性质的自组装体,提供使用一定分子量大小的丝胶蛋白与酸法明胶通过静电作用、氢键作用、疏水相互作用及范德华力通过自组装制备出梭形的纳米复合胶束的一种梭形纳米胶束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梭形纳米胶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制备丝胶蛋白溶液和酸法明胶蛋白溶液:将丝胶蛋白加入去离子水中,制备质量浓度为0.5-1.5%的丝胶蛋白溶液;同时使用去离子水配制浓度为0.5-1.5%的酸法明胶蛋白溶液;②将步骤①制备的丝胶蛋白溶液和酸法明胶蛋白溶液混合制得混合溶液,并将混合溶液的pH值调节至两种蛋白的等电点之间;③组装梭形纳米复合胶束:将步骤②制得的混合溶液搅拌均匀后在恒温下进行组装,组装时间12-18小时得到梭形纳米复合胶束。酸法明胶蛋白溶液是从动物的胶原质中,通过部分酸法水解提纯而获得的胶原蛋白的水溶液。
还包括步骤④梭形纳米复合胶束后的固定:将步骤③制得的梭形纳米复合胶束在30-40℃下静置4小时,加入质量浓度为0.2%的乙二醛溶液对复合胶束进行结构固定:加入的乙二醛溶液为丝胶蛋白和酸法明胶蛋白总质量的5%,加入乙二醛溶液后搅拌均匀,在25℃条件下固定12-18小时,制备出固定好的梭形纳米复合胶束。
步骤②所述的丝胶蛋白溶液和酸法明胶蛋白溶液混合的质量比为2:1-1:2。
步骤②所述的丝胶蛋白溶液和酸法明胶蛋白溶液按照质量比2:1-1:2混合,调节的混合溶液的pH为6.5。
步骤③所述混合溶液在恒温下进行组装时的组装温度为30-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原工学院,未经中原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746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凝土应力监测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建筑地面平整度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