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卫星通信系统及其通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74553.3 | 申请日: | 2017-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497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王瑶;梁云;曾鹏飞;黄莉;黄凤;郭经红;陈晓露;裴翾;林亦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7/155 | 分类号: | H04B7/155;H04B7/185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2211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卫星通信 系统 及其 通信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卫星通信系统及其通信方法,空间段系统,用于接收地面段系统通信信息,发送给位于北极/赤道地区终端用户;或接收北极/赤道地区终端用户通信信息,发送给地面段系统;地面段系统,用于接收普通用户发往北极/赤道地区终端用户的通信信息,进行处理转发到空间段系统;或接收空间段系统通信信息转发给普通用户。北极/赤道地区终端用户为:位于北极/赤道地区的可以和空间段系统直接通信的用户;普通用户为:通过地面段系统与空间段系统通信的用户。本发明有效覆盖北极和赤道,且对以上区域实现多重覆盖,使得卫星转发减少,减小时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卫星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卫星通信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通道),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导,全球互联泛在的坚强智能电网。全球能源互联网由跨国、跨洲骨干网架和各国各电压等级电网(输电网、配电网)构成,连接“一极一道”(北极、赤道)大型能源基地,适应各种集中式、分布式电源,能够将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输送到各类用户。
由于全球能源互联天地协同通信网络体系要求覆盖全球,在高纬地区极端气候环境条件下,对站内通信及卫星通信技术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极地的复杂环境对地面站、通信终端的通信可靠性是一大挑战。赤道地区的能源传输体系也与极地类似,只是地理位置相对容易安装卫星地面站以及通过光纤方式接入临近城市的通信公网。由上可见,全球能源互联天地协同通信网络是一个结构庞大的复杂系统,尤其在该系统部署地区包含“一极一道”(即北极和赤道)复杂环境的情况下,为保证该系统的可用可信,因此需要研究针对“一极一道”的复杂环境,建立“一极一道”地区的卫星通信网络。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卫星通信系统及其通信方法,可有效覆盖北极和赤道,并且可以对以上区域实现多重覆盖,使得卫星转发减少,减小时延,从而实现北极、赤道地区和国域的实时数据传输。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卫星通信系统,其改进之处在于,包括:
空间段系统,用于接收地面段系统通信信息,发送给位于北极/赤道地区终端用户;或接收北极/赤道地区终端用户通信信息,发送给地面段系统;
地面段系统,用于接收普通用户发往北极/赤道地区终端用户的通信信息,进行处理转发到空间段系统;或接收空间段系统通信信息转发给普通用户;
所述北极/赤道地区终端用户为:位于北极/赤道地区的可以和空间段系统直接通信的手持终端用户;所述普通用户为:通过地面段系统与空间段系统通信的用户。
进一步地,所述空间段系统包括分集协同传输模块,用于通过星地链路或星间链路将通信信息分集协同后传输至地面段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通过星地链路或星间链路将通信信息分集协同后传输至地面段系统指的是:空间段系统对北极/赤道地区终端用户发送的通信信息通过空间段系统分集协同后再通过星地链路发送至地面段系统;
所述通过星间链路将分集协同后传输至地面段系统指的是:空间段系统接收到地面段系统发送的通信信息后通过星间链路在空间段系统内部转发。
进一步地,所述空间段系统还包括GEO卫星和倾斜轨道卫星,所述GEO卫星和倾斜轨道卫星用于接收北极/赤道地区终端用户发送的通信信息,并建立星地链路和星间链路通过分集协同模块向地面段系统、北极/赤道的用户段系统传输通信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通过星间链路在空间段系统内部转发指的是空间段系统卫星之间传输通信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GEO卫星位于轨道高度为35786km的地球同步轨道内,其轨道倾角均为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745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