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玉米秸秆的预处理和染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73966.X | 申请日: | 2017-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9909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彦辰;赵雁;郭洪武;刘毅;张亚池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7K5/02 | 分类号: | B27K5/02;B27J7/00;B27K9/00;B44C5/00 |
代理公司: | 烟台上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34 | 代理人: | 刘志毅 |
地址: | 277400 山东省枣庄市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玉米秸秆 漂白 染液 预处理 秸秆 质量分数 染料 染色 双氧水 蒸馏水配置 活性染料 清水冲洗 自然气干 含水率 浸没 温水 成浆 蜡质 染槽 溶质 上染 浴比 去除 加热 收割 | ||
一种玉米秸秆的预处理和染色方法,收割玉米秸秆后自然气干,控制含水率<12%;将选好的秸秆完全浸没于双氧水中漂白0.5‑1h,温度控制在50℃‑55℃,漂白结束后用清水冲洗,随后将漂白后的秸秆用NaOH去除表面蜡质以利于后期上染,NaOH溶质质量分数为0.1%;选取活性染料,助剂为Na2CO3和NaCl;先在染槽内用25℃温水将染料调成浆状态,再加入蒸馏水配置染料质量分数为0.5%的染液,然后在配好的染液中加入Na2CO3,调节PH值至10;再按V秸秆:V染液为1:20的浴比,40℃温度下加热1h,15‑20min时加入1%NaCl助染,30‑40min时再加入1%NaCl和1%Na2CO3。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作物秸杆的预处理和染色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玉米秸秆的预处理和染色方法。
背景技术
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是农作物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半以上存在于秸秆中,秸秆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秸秆中的粗纤维含量高(30%-40%),并含有木质素等。目前,在科学研究方面主要是针对秸秆人造板材的研究,成品主要应用于墙面装饰及一些简单家具组装,美学效果较差;在艺术方面、学术界对这一技艺的研究仅局限在传统工艺手法上,比如秸秆贴画或者秸秆扎刻等,并没有很大的突破使其成为大众生活中的艺术品及产品。这些工艺所用的秸秆大部分以秸秆原料为主,色彩单一,无法进行艺术提升。
长有秸杆的农作物包括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菜、棉花、甘蔗和其它粗粮农作物等等,目前,玉米秸秆多用于制作艺术品,为了丰富艺术品的色彩,需要对玉米秸秆染色,针对玉米秸秆色彩提升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物理方法,主要是通过颜料覆盖或者电烙铁烫出深浅变化,颜料覆盖容易褪色干裂,且无法表现秸秆表面的光泽效果,而电烙铁烫出的颜色虽然可以保留秸秆表面的光泽,但是也只能呈现素描般的效果,色彩单一,且容易破坏秸秆表面的物理结构,造成秸秆表面光泽不一、易断裂,无法长期保存。另一种玉米秸秆色彩提升的方法是化学方法,即参考木材染色的方法,普遍采用常规浸染的方式,丰富秸秆的色彩。但是,由于秸秆表面存在二氧化硅,因此不易上染,现在针对秸秆表面预处理和化学染色的方法参差不齐。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不足,提供一种色彩丰富、染色效果好的玉米秸秆的预处理和染色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玉米秸秆的预处理和染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秸秆制备及裁剪,收割玉米秸秆后自然气干,控制含水率<12%,去除叶子、叶鞘,截取色泽白、亮、质地柔软、粗细均匀的茎秆,剔除有严重缺陷的部分,用砂纸进行表面清洁,选取纹理均匀、无严重缺陷的试件作为试验用材;
(2)秸秆预处理,将选好的秸秆完全浸没于双氧水中漂白0.5-1h,温度控制在50℃-55℃,漂白结束后用清水冲洗,随后将漂白后的秸秆用NaOH去除表面蜡质以利于后期上染,NaOH溶质质量分数为0.1%,之后将秸秆自然气干,控制含水率<12%;
(3)染料选取,选取活性染料,助剂为Na2CO3和NaCl;
(4)秸秆染色,先在染槽内用25℃温水将染料调成浆状态,再加入蒸馏水配置染料质量分数为0.5%的染液,然后在配好的染液中加入Na2CO3,调节PH值至10;再按V秸秆:V染液为1:20的浴比,将秸秆完全浸染,秸秆之间不要叠加,40℃温度下加热1h,15-20min时加入1%NaCl助染,30-40min时再加入1%NaCl和1%Na2CO3,染色完成后取出试样,用清水冲洗并干燥,控制含水率<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林业大学,未经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739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