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顶针组件及升降平台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873694.3 | 申请日: | 2017-09-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013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 发明(设计)人: | 施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F3/24 | 分类号: | B66F3/24;B66F3/46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 地址: | 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顶杆 顶针组件 第一端 进气口 第一空腔 上下滑动 升降平台 相对连接 支撑板材 内壁 缓冲功能 相对设置 中空结构 对顶杆 可缓冲 损伤 传送 | ||
本发明属于板材传送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顶针组件,包括顶杆和连接部,连接部为中空结构且具有第一空腔,顶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连接部连接并相对连接部的内壁可上下滑动,连接部底部设有进气口,进气口有气体通入连接部的第一空腔内,顶杆第二端用于支撑板材,顶针组件在支撑板材的过程中具有缓冲功能。通过设置具有第一空腔的连接部,并使顶杆第一端与连接部连接并相对连接部的内壁可上下滑动,在连接部底部设进气口并通入气体,气体对顶杆第一端具有推力,当顶杆第二端受到板材的冲击时,可缓冲该冲击,以减少对板材和顶针组件的损伤。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升降平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板材传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顶针组件及升降平台。
背景技术
在板材制造、加工、测试等生产活动中,经常需要将板材传送至规定位置,以便于生产设备、测试仪器对其进行加工、测试。在板材传送过程中,各类顶针(Pin)结构频繁使用。现有设计中,顶针通常采用固定式设计,并且与板材设计为点接触,以避免接触面积过大造成板材受到的摩擦力过大而磨损板材和顶针头部;此方案存在以下问题,顶针与板材接触的过程为硬接触,当对液晶显示面板等对板材表面质量要求非常高的板材进行传送时,板材的上升与下降时会有抖动冲击,硬接触的顶针常会造成接触点位置发生划伤缺陷;另外多个顶针无法调节高度,常会造成某个顶针位置受力集中,引起板材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顶针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缺少缓冲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高一种升降平台,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多个顶针无法调节高度的问题。
为实现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顶针组件,包括顶杆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为中空结构且具有第一空腔,所述顶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并相对所述连接部的内壁可上下滑动,所述连接部底部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有气体通入所述连接部的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顶杆第二端用于支撑板材,所述顶针组件在支撑所述板材的过程中具有缓冲功能。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内表面齐平共面,所述第二连接件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端部设有凸缘,所述凸缘内表面与所述顶杆外表面接触,所述顶杆第一端端部与第一挡块连接,所述第一挡块设于所述连接部内且被所述凸缘限位,以使所述顶杆不脱离所述连接部。
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顶杆第二端端部设有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内部具有第二空腔,所述顶针组件还包括滚珠,所述滚珠可活动设于所述第二空腔内,并部分冒出所述第三连接件端部,所述滚珠相对所述第三连接件自由转动。
结合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顶杆内部具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联通至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二空腔,以使通入所述连接部内的所述第一空腔的气体经所述第三空腔充满至所述第二空腔,所述第一连接件端部设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限位环的内表面的直径小于所述滚珠的直径,以使所述滚珠不脱离所述第一连接件端部,所述滚珠部分冒出所述限位环。
结合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顶杆第二端设有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一连接件背对所述限位环的一端设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配合,所述第二配合部的内径不小于所述滚珠的直径。
结合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所述第二空腔沿所述顶杆轴向的尺寸大于所述滚珠的直径,以使所述滚珠在所述顶杆轴向的方向上具有升降空间,可缓冲所述板材的冲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736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实现环状站型车载定位控制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头孢类抗生素的结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