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身类型识别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68212.5 | 申请日: | 2017-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772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程松贵;张文群;岳小兵;王芝建;陈秋芬;伍小平;陈勇;蒋冬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20 | 分类号: | G01B21/20;G01B1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赵景平;李轩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身 类型 识别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汽车车身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身类型识别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车身输送装置,该系统还包括:识别门、车身位移检测单元、识别控制器以及与所述识别控制器电连接并且安装在所述识别门上的识别启动传感器、两个或多个测距传感器;所述车身位移检测单元以及所述车身输送装置分别与所述识别控制器电连接;所述识别控制器控制所述车身输送装置输送待识别车身穿过所述识别门的同时控制所述车身位移检测单元工作,并根据所述识别启动传感器以及所述车身位移检测单元输出的信号确定所述待识别车身的位移,根据所述待识别车身的位移与所述测距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得到车身特征值组,将所述车身特征值组与样本车身特征值报表中样本特征值组进行比较,确定车身类型。通过本发明,提高了车身识别准确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车身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车身类型识别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汽车制造行业的焊装车间、涂装车间,多品种车辆的车身混线生产已越来越普遍,这其中涉及车身识别过程,同一装备对不同类型的车身制造工艺是不一样的,如机器人喷涂工艺,不同类型车身机器人喷涂轨迹及工艺参数不一样。目前许多汽车制造厂解决方法是:在车身需要识别的工位设置光电阵,通过该光电阵识别车身。
具体地,普通的光电阵车身识别技术是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开发的,采用光电对射遮断检测技术,当所有检测点完全符合调试条件时,即判定找到了某种车身。采用该方法存在如下不足:
1)生产线每来一个新型车身,车身识别装置就要面临硬件改造及软件升级,相应增加了产品的研发成本。
2)车身识别装置的硬件及软件调试过程比较繁琐,效率比较低。
3)车身识别装置能识别到的车身类型有限。
4)车身识别装置要求待识别车身之间的差异比较大。
5)车身识别装置对侧面轮廓完全一样的不同类型车身无法识别。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身类型识别系统及方法,以提高车身识别准确度,降低车辆研发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身类型识别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车身输送装置,所述系统还包括:识别门、车身位移检测单元、识别控制器以及与所述识别控制器电连接并且安装在所述识别门上的识别启动传感器、两个或多个测距传感器;所述车身位移检测单元以及所述车身输送装置分别与所述识别控制器电连接;所述识别控制器控制所述车身输送装置输送待识别车身穿过所述识别门的同时控制所述车身位移检测单元工作,并根据所述识别启动传感器以及所述车身位移检测单元输出的信号确定所述待识别车身的位移,根据所述待识别车身的位移与所述测距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得到车身特征值组,将所述车身特征值组与样本车身特征值报表中样本特征值组进行比较,确定车身类型。
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与所述识别控制器电连接的人机交互单元;所述识别控制器通过所述人机交互单元调整所述样本特征值组并通过所述人机交互单元显示所述车身类型。
优选地,所述识别控制器根据所述识别启动传感器输出的信号确定所述待识别车身的位置原点;由所述待识别车身的位置原点与所述车身位移检测单元输出的信号,实时计算所述待识别车身的位移。
优选地,所述识别控制器在所述待识别车身的位移为设定间距值的整数倍时,控制所述测距传感器进行测距,得到车身横断面轮廓测距模拟信号;根据时间顺序为每个车身横断面轮廓测距模拟信号分配序号,得到横断面轮廓序号;
所述识别控制器检测所述横断面轮廓序号是否等于设定车身横断面轮廓数量;如果是,控制所述测距传感器停止工作,并对所述车身横断面轮廓测距模拟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得到车身横断面轮廓测距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682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