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防雾霾口罩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67823.8 | 申请日: | 2017-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677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关昊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工大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1D13/11 | 分类号: | A41D13/11;A41D31/02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7105 | 代理人: | 刘乃东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防雾霾 口罩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口罩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防雾霾口罩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防雾霾口罩都采用平面结构,比如有些带活性碳介质的防雾霾口罩整体吸附性差,口罩在使用佩戴过程中与脸部接触部位吻合度不高,没有人体工学参数,未区别性别及年龄的差异化,密封效果差,过滤及防护效果差,较大的憋闷感,口罩佩戴舒适性差,随着雾霾天气的严重以及人们健康保护意识的增强,越来越需要防污染防雾霾的口罩用具,现有技术的口罩不适应人们对空气环境及雾霾防护的要求。而且现有技术的防雾霾口罩由于材料及制作方法的差异和缺陷,容易产生结构变形,口罩佩戴舒适性差,更容易产生憋闷感,过滤及防护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防雾霾口罩制作方法;本发明的面罩由两层新型面料、一层塑形材质、四层新工艺过滤材料组成的过滤层等叠加复合一次成型,凸起部分呈水滴状,留有新鲜空气的空间,减少憋闷感,使得口罩佩戴更为舒适。所述四层新工艺过滤材料组成的过滤层能够强效过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呼入更清洁的空气,所述单向呼吸阀的设置,增加了呼吸的顺畅,减少憋闷感,使得口罩佩戴更加舒适透气。所述口罩由前后海绵与多层核心材料一体成型,具有优秀的贴合效果与密闭性,避免了未经过滤的空气进入口罩内,过滤效果更佳。本发明在口罩生产过程中综合运用温控、压力、高压定型等方式使活性碳吸附材料为介质的防雾霾口罩在使用过程中经震动、摩擦、洗涤等应用环境下重新活化,激活活性碳的吸附功能,解决了现有技术以活性碳作为防护介质的防雾霾口罩,生产、运输、销售过程中活性碳介质暴露在空气中,由于活性碳自身的吸附功能无法进行识别和控制,使得未进行应用时表层已吸附饱和所导致的活性碳介质的防雾霾口罩整体吸附性差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口罩的制作方法,口罩包括面罩、耳带、呼吸阀,面罩前部中间设有呼吸阀安装孔,呼吸阀与呼吸阀安装孔连接,耳带设有两根,耳带分别与面罩的水平两侧连接,所述面罩在上部设有与鼻梁及两侧的鼻背相吻合的上部凸起一,在凸起一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鼻背与两侧面颊过渡位置的凹槽,凹槽外侧又设有与面颊及颧骨相吻合的较小的凸起二,所述面罩在下部设有与下颌骨相吻合的下部凸起,所述面罩从外向内包括相连接的棉质混纺面料、碳滤层、塑形胶体、微米纳米混纺碳滤层、纳米银离子的纺织纤维层、持续生成负离子、竹碳纤维纺织物,所述口罩具体通过以下步骤制作:
1)先将纳米银离子的纺织纤维层放置于模具A上做为底层,塑形胶体、微米纳米混纺碳滤层预留车缝空间、分别置于纳米银离子的纺织纤维层的上下位置,把碳滤层放置于塑形胶体、微米纳米混纺碳滤层之上覆盖、然后在模具腔体内进行热合处理,形成罩体的复合部件一;
2)将竹碳纤维纺织物层放置于模具B上做为底层,持续生成负离子层层放置于竹碳纤维纺织物层上在模具腔体内进行热合处理,形成罩体的复合部件二;
3)将碳滤层放置塑形胶体、微米纳米混纺碳滤层、纳米银离子的纺织纤维层复合组成的第一个复合部件放置于模具A上作为底层,把棉质混纺面料放置于第一个复合部件上在模具腔体内进行热合处理,形成罩体的复合部件三;
4)将复合部件二放置于模具C上做为底层,把复合部件三放置于复合部件二上覆盖在模具腔体内进行热合处理,并进行冲压、形成罩体的完整复合部件;
5)对罩体的完整复合部件周边进行镶边处理,在左右两侧接头处放置环扣进行打结处理,把耳带穿过环扣进行打结固定;
6)呼吸阀的安装,呼吸阀包括呼吸阀前壳、呼吸阀片、呼吸阀后壳,把呼吸阀后壳从罩体反面放置于呼吸阀安装孔内,把呼吸阀片从罩体正面安装于从呼吸阀安装孔探出的呼吸阀后壳上,再把呼吸阀前壳与呼吸阀后壳卡合安装。呼吸阀为单向呼吸阀,呼出的气体的正气压将阀片打开排出呼出废气,能够降低使用时的闷热感与废气,吸气时的负气压自动关闭阀片,避免呼吸到外界污染物。
所述步骤1)复合部件一热合处理的温度控制在87℃±2℃,在模具腔体内以1.5MPa压力进行熔喷布脱离抽取工序。
所述步骤2)复合部件二热合处理的温度控制在110℃±5℃,在模具腔体内以1.5MPa压力进行复合工序。
所述步骤3)复合部件三热合处理的温度控制在110℃±5℃,在模具腔体内以1.8MPa压力进行复合工序。
所述步骤4)热合处理的温度控制在120℃±5℃,在模具腔体内以2MPa压力进行复合工序,并进行冲压、形成罩体的完整复合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工大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工大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678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